浅谈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时间:2022-05-12 10:25:27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它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总称。整合,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及其所承载的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所教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从以上内容来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不一样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实质上包含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但理念提升,而且范围扩大。

一、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了教育教学手段

我们以前教学方法是:“粉笔加黑板,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讲多少学生就听多少,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供的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体验,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例如,在诗词学习中,可以这样设计课件:打开计算机,屏幕上就出现了一幅风景画,牢牢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再出现一些文字说明诗词写作原因。随着学习的深入,计算机屏幕上依次呈现了作者介绍、生词解释、全文翻译三个主要按钮,按任何的一个按钮进去,屏幕上都会再现有关文字,同时呈现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知识资料,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学习取向,自主地利用资料库中的信息资料进行观察、思考,或根据计算机课件的要求进行听、说、读、写、议、思等。整堂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提高感官体验,吸引关注

动态效果的兴趣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会吸引学生的关注。在信息技术运用中,多方式、多变化的应用,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平移、翻转、旋转等方式,在呈现出生动、有趣的动态画面,可以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并也能直观生动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催化”,更有效地诱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学双方始终保持昂扬、亢奋的心理状态。如,《草船借箭》一课,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过程,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我们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学习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课文中静止的画面无法充分地去表现“借箭”的扣人心弦,也很难体会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化静为动,通过播放计算机教学软件中的动画场面,生动形象地再现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诸葛亮是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军士擂鼓呐喊,草船借箭。而大屏幕上诸葛亮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他的一举手,一抬足,无不流露出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与曹操的紧张、害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不禁感慨诸葛亮的知天文、识人心在这次战役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课件中动态图像的渲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快地掌握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达到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

三、巧妙利用资源,提高信息素养

语文教育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教师就要有善于发现教育资源的慧眼,能找到隐性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从中挖掘教育潜能,在时空和知识领域帮助学生拓展教材,从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例如,在进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计算机课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融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从而实现教育整合。当前,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课本为载体,具有封闭性。我们可以将课本内容及其有关资料制作成网页,以建立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使学生的学习资源由单调的文字教材变为信息密集、形式多样、海量开放的资源库。我省在教师网络学习上就做得很好,教师在学习前将所需资源整理为文件夹或压缩资源包,让学生访问、选择信息;或教师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引领者,引导学生自主运用网络技术收集和分析信息,使其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学习资源也由封闭变成开放。

参考文献:

[1]邵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2(8).

[2]任俊清.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育的整合[J].学苑教育,2014(23).

上一篇:学校文化建设的立体化实践思考 下一篇:树另类榜样,促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