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广之作的“双子星”

时间:2022-05-12 08:43:53

阅读推广之作的“双子星”

拿到徐雁主编的《全民阅读推广手册》以及徐雁、陈亮主编的《全民阅读参考读本》(以下简称《手册》、《读本》),那是一种怎样的喜悦呵!《手册》,朱红底色,淡蓝花纹,缎面精装封面,大16开,大气不失淡雅。《读本》,纯白底色,一抹黑色半环,软精装封面,小16开,简单中尽显经典。两相比较,一具象,一抽象;一民族,一西洋,真是美轮美奂的纸上艺术品啊!

装帧设计为何等高人?带着敬慕翻开版权页,只见封面设计:书衣坊,书名题签:林公武,封底篆刻:杨靖华。我明白了,林公武,著名书法家;杨靖华,知名篆刻家;书衣坊主人朱赢椿,作品《不裁》曾获得“世界最美的书”设计大奖。强强联合出精品!随意翻阅两本书,只见藏书票、藏书印俯拾皆是,用图也极为考究,比如大众书媒一章中介绍《博览全书》、《中华读书报》等报刊时,不是随意用电脑字体设计一个刊名和报头,而是把《博览全书》的刊名,《中华读书报》的报头扫描进去,熟悉的字体让亲切之感扑面而来。在主编看来,“所有这些报刊的刊名、报头,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凝聚体”。连随书附赠的书签,都是主编徐雁收藏多年的藏品。细微之处见精神,匠心独具的设计,产生的必定是精品。

还等什么呢?“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好书就如水漫过脚背,微凉的触感驱走烦躁,缓缓地流向宁静。徐雁是我久闻其名,未见其人神交已久的尊者,没能当面聆听尊者教诲之前,在书中与其结缘也是一种幸运啊!

在“精研式阅读法”和“比较式阅读法”的指导下,我仔细品味了《手册》和《读本》,看到了女儿喜欢的《窗边的小豆豆》、《秘密花园》、《我要做个好孩子》、《城南旧事》;看到了耳熟能详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看到了富有诗意的光合作用、台北诚品、城市之光、枫林晚;看到了天堂模样的上海图书馆;看到了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看到了我喜欢的《我们仨》、《倾城之恋》,“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到了我们每周期待阅读的《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说《手册》和《读本》是中国全民阅读“宝典”或是阅读推广“小百科”一点也不为过。一周下来,我仿佛享用了一顿营养丰富的文字盛宴。

当然,其间也有另一种情绪。在“世界图书之都”中我瞪大眼寻找中国的城市,结果失望了;在书店地图中,看到熟悉的北京风入松书店、光合作用书房,上海的季风书店、复旦书店群,想到它们有的已经关门,有的减少门店步履维艰地维持着,心里有些伤感。但失望不是绝望,伤感不是悲观,因为我们还有未来,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中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已经提上了日程,说不定2014年“世界图书之都”就是中国的北京。“世界上,书店的倒闭是全球性的,就像是发明了汽车就没人坐马车一样。”北京时尚廊书店总经理许志强曾经这样说。实体书店的灭亡是顺应潮流,网上书店的蓬勃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缕阳光。

掩卷长思,仁思绪飞扬……

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序言中写道:“一个人如果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一生都会受用无穷;反之,则阅读的大门可能会对他终身关闭。……重视少年儿童阅读,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化育我国新一代公民具有文化奠基意义。”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决定了国家的素质。少儿阅读主要在家庭,王余光说:“家庭阅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因此,营造一种爱读书、经常与幼儿交谈的家庭学习氛围,便成为家庭文化环境建设中极为有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每天留出一两个小时,远离电视,远离电脑,远离手机,静谧的灯光下,一家三口,每人手捧一本书,各自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多么美妙的一幅画啊!少儿对母亲天然的亲近又使家庭学习氛围营造的主角是母亲。培养有修养的母亲是阅读推广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成为有修养的母亲?罗曼·罗兰说过:“书让女人变得聪慧,变得坚韧,变得成熟。使女人懂得包装外表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滋润。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最喜欢“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女人,你不一定有闭花羞月之貌,但你可以有学富五车之识。女人因阅读而美丽,饱读诗书的女性,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幽雅的谈吐,清丽的仪态,无需修饰,犹如风一样飘逸,花一样绚丽。让我们从浮华中沉静下来,捧起书本,做个“花”一样美丽的女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海无涯,吾生有涯。有了阅读的欲望,阅读什么,如何阅读或许又成了困扰我们的问题。有问题,找宝典!《书目》和《读本》为不同的读者群推荐了不同的图书,分“特色主题书目”和“书之书”两部分。特色主题书目针对特定的阅读主题或阅读群体而编制,有文学名著书目(包括中国文学名著和外国文学名著),名人传记书目,艺术欣赏书目,科普阅读书目(包括科学理论阅读、科学趣味阅读、科学史阅读),现当代经典诗歌书目,女性读书及相关书目(包括修养阅读、居家阅读、励志阅读),“夕阳红”阅读书目等。“书之书”部分编制与书有关的书目,以培养读者的阅读志趣,陶冶性情,有书评、书话类书目,阅读领域研究书目(包括古文阅读、现代阅读学理论、阅读指南、少儿阅读、阅读教学、国外阅读领域图书、社会阅读及其他),书房之书,书店之书等,每份书目皆重点推荐部分图书,再附相关延伸阅读书目。

读书要有选择。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最好读一些经典名著。何为经典?《辞海》有三种解释:(1)古代儒家的经籍;(2)亦泛指宗教的经书;(3)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博尔赫斯在《论经典》中写道:“经典是一个名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曾经和他的学生一起,通过对各种推荐书目的总结统计,得出了一个《中国名著排行榜》,位居前10位的居然都是传统经典读物,《诗经》、《史记》、《庄子》位居前三。

易中天在《我们为什么读经典?》中曾说过,“先秦诸子中,我们可以从孔子那里读到一个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读到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心——在孔、孟、墨、韩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子、庄子、荀子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智慧。”用现代人的眼光为我们阐述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教授、文学博士王宁在《我们今天为什么要重读经典》中说:“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读者通过对经典的阅读和重读,实际上起到了重构经典的作用。……我们今天对文学经典的重读,不应该仅仅是对之顶礼膜拜,而更应该用一种批判的眼光对之重新审视,同时从我们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独特眼光对经典的意义进行重构,这样的阅读就是有意义的。”告诉了当前我们该如何阅读经典。

当然,阅读是一件极为个性化的活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价值取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自己感兴趣的书读起,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瑞士作家罗伯特·瓦尔泽在《读书》一文中写道:“读再低俗的书也要比一种从不碰书的无所谓的态度要好得多。低俗的作品早已不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危险,而所谓的真正好书也绝不像大家自认为的那么安全。精神的东西从来都不像吃块巧克力或者享用一份苹果蛋糕那样什么害处也没有。读书之人就得彻底懂得,如何将书与生活永远明确地区分开来。”

阅读推广的路上,有你,有我

“我就不信,书香社会唤不回来”,这是徐雁在读书界广为流传的名言。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全民阅读的推广,此次《手册》和《读本》能够出版,作为主编的徐雁功不可没。他不仅参与了两部书的策划,还带来一群多年来在全民阅读推广第一线工作、研究的学人参与编撰,将目前关于全民阅读研究的最新成果、实用性方法写进书里。可以说是阅读推广的“先行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徐雁通过自己的行动,积极地宣传阅读文化,营造书香社会。他的呼吁得到回应了吗?我想说:“在阅读推广的漫漫长路上,徐雁老师您不孤独!”

2011年11月27日《新民晚报》刊登了《坚持20年义务开阅读讲座——上外双语学校教师樊阳为学生构建丰富多彩“精神家园”》,文章讲述了樊阳20年来课余只义务上一门跟考试无关的人文阅读讲座,至今讲了近千次。他并不富裕,住的是普通老公房,很多家长愿意出“高薪”求他当家教,他都一概拒绝。他所在的双语学校,现在兴起了经典阅读的风气。今年9月成立了樊阳工作室,5位青年教师成为樊阳的徒弟。《新民晚报》2011年11月16日刊登的《北大硕士生多省建13座乡村图书馆》的故事,4年前,北京大学毕业生李英强放弃大城市生活,背起行囊回到湖北农村老家。和他相伴的,是一份扎根农村、建设乡村图书馆的育人理想。他说:“经济的繁荣,并没有给农村带来精神世界的充实,家乡的沦陷包括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沦陷。”2011年12月2日《文汇读书周报》刊登了《这儿就像一座书本的迪斯尼乐园》一文,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莱泽·卡鲁丁参观了上海少儿读物促进会理事长秦文君创办的“小香咕阅读之家”,它是秦文君考察了国外多家儿童阅读场所后,特意请知名的设计师把私人别墅改建成的充满童趣的儿童阅读之家,给予上海少儿读物促进会无偿使用,它也是国内首个集华美与童趣于一身的公益性、实验性少儿阅读会所。卡鲁丁认为,秦文君作为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在坚持创作之外,仍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热情来改编剧本,策划创意,推广阅读活动,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稍微留心一下报刊,你会发现这样的“后来者”很多很多。

作为一个关注阅读的人,每每看到这些故事,总会触动心底最柔软的情感。作为一个出版人,我会扪心自问,自己能做什么?——出书好,多出书,出好书。这样,读者才能“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作为图书编辑,可以把身边闲置的样书分寄给其他同专业读者;作为期刊编辑,当有读者需要期刊时,如有多余样刊也不妨送一本。多一人阅读,我们的工作多一份价值,馈赠与人比把这些书刊当做废纸处理掉有意义多了。

作为一个喜爱阅读的人,当你读到一本好书时,你不妨向身边的人推荐;当你读完一本书后,你不妨把书借给别人;当你不需要一本书时,你不妨把它送给别人;当单位有捐书活动时,你不妨积极一些……施人玫瑰,手有余香。举手之劳,何乐不为!

“牛奶,今天你喝了没有?”让你喝牛奶,可以强健身体。我们也可以终日三省吾身:“书刊,今天你读了没有?”让你读书刊,可以充实大脑。有了强健的身体,有了强大的内心,你还怕什么呢?

参考文献:

[1]刘悠扬.中国首部全民阅读“宝典”问世[N].深圳商报,2011-11-01.

[2]凌鼎年.“不信书香唤不回”——《全民阅读参考读本》《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在鹏城联袂问世[R].2011-11-02.

[3]阅读推广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吴晞主任在《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和《全民阅读参考读本》新书首发式上的致辞[R].2011-11-02.

[4]王宁.我们今天为什么要重读经典[N].文汇读书周报,2011-11-25.

作者简介:刘娴,女,上海图书馆馆员。

上一篇:白山松水寄深情 下一篇:超逸脱尘 空灵清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