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娱乐化”到“样板戏化”

时间:2022-05-12 07:19:50

从“娱乐化”到“样板戏化”

“官方”一定是不对的,“艺术家”一定是至高无上的,搞行为艺术的人一定是被压制的,跟官方合作的策展人一定是没有独立精神的。是这样的吗?

我在上一期专栏中写到,首届北京798双年展拉开了中国双年展的“主场”时代,这个主场是’89现代艺术大展之后几代人争取了20年才实现的。

但始料不及的是,国内媒体报道却将798双年展过度“妖魔化”。对双年展的报道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7月15日新闻会前后,以成都等地的媒体报道范跑跑参加798双年展始。798双年展关于“社群”、公民社会、残障人艺术救助计划、拉丁美洲当代艺术等严肃的话题,媒体都不关心,而只关心范跑跑的事情。这是媒体报道对798双年展的“娱乐化”,

第二阶段是8月15日798双年展举行开幕式之后第二天,媒体出现了一边倒地报道行为艺术单元的“退展”事件以及范跑跑等行为艺术搞怪表演现场,对于双年展任何严肃的话题和作品则只字未提,并且将整个行为艺术报道的话语“样板戏化”。

在很多报道798双年展风波的文章和评论里,只能看到一种简单化的、黑白分明的、关于好人坏人的概念化表述,已经预设了这样一个盖棺定论的思想结构,比如“官方”一定是不对的,“艺术家”一定是至高无上的,搞行为艺术的人一定是被压制的,跟官方合作的策展人一定是没有独立精神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类似于“”中“样板戏”的人物和事件的好人坏人叙事。大部分西方媒体经常用这样一利套路来谈论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事件,在这次报道798双年展时也是如此。不幸的是,国内媒体近几年也用这种西方化的“样板戏”套路来报道这次798双年展的行为艺术单元。798双年展主办方和总策展人提出范跑跑、吴萍等热点名人不适合作为艺术家身份参与表演,并未封杀行为单元,只是讨论参与形式。这跟政治和官方打压没有关系。总策展人要求分策展人提交方案很正常,组委会就一些社会人物的加入提出意见,就是在西方民主社会也会有这样的要求。

这次798双年展设立了行为艺术单元,同时让大批社会批评的作品进入官方双年展,这是从1996年国内举办第一个双年展(上海双年展)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所有官方双年展中最具独立精神和具有民主性的一次。但大部分国内传媒记者在798走了一圈似乎都视而不见,而只看到了一出当代艺术的“样板戏”。

这出戏讲述的是:一群追求理想、正义和独立精神的80后青年行为艺术家,其善良的初衷受到主办方和“官方”的蒙骗和打压,于是他们愤起反抗,主办方和想投靠官方的总策展人就开始无端指责甚至侮辱这些年轻人的人格。众多的国内媒体记者集体趋同地讲述了一个中国转型时代的可歌可泣的“前卫样板戏”故事,而且报道的话语模式与西方传媒惊人一致,指责798双年展打压前卫艺术,缺乏独立性,反民主。

媒体对798双年展的“妖魔化”以及“样板戏化”的报道,体现了近年中国中下层社会愈演愈烈的激进的庶民主义情绪,即中下层社会各界对政府腐败、和分配不公具有一种不满情绪,社会只要一出现基层政府、新贵阶层与平民的冲突,网络和媒体就一边倒地站在庶民一边,而不管这个事件的真实情况。杭州“富二代”撞人,所出现的社会和媒体反映就属于这种例子。这也说明中国要尽快进行政治改革的重要性,不然的话,中下阶层的庶民主义情绪积郁会越来越多,乃至于面临爆发。这代表社会庶民主义开始萌芽。

国内媒体对范跑跑的报道,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的“娱乐化”,而过度“政治化”了。范跑跑作为一个利己主义者,就是美国的主流舆论也不会认同一个教师可以丢弃学生逃跑。中国媒体对范跑跑的过度报道,实际上是在娱乐名义下的一场庶民主义情绪发泄。媒体希望中国社会多发出一些非官方声音的诉求,要胜于对利己主义言论本身的反省,并最终将范作为娱乐明星来消费。这已经不是代表中国进步的信号,而是一,种特殊历史时期“娱乐至死”的精神现象。

我们这一代人需要超越这种“样板戏”式的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我们对中国的未来是有能力承担责任的。

上一篇:设计卖的就是解决方案 下一篇:追逐噩运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