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初体验

时间:2022-05-12 06:06:29

企业文化初体验

对于企业文化,是作为专业教师的我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专业文化要对接企业文化”这句话,每逢大会小会,每见长文短章,都要被拿来灌输;说陌生,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什么,我一直很朦胧。企业文化是那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厂房吗?是那一座座被高高举起、在闪光灯下熠熠生辉的奖杯吗?是那一条条忙碌而有序的生产线吗?企业文化又怎么对接专业文化呢?带着这样的疑问,2012年6月底,我参加了国家教育部组织的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项目,走进了常州武进新区的江苏新誉物流有限公司。

规范:管理文化的基石

江苏新誉能源物流有限公司是一个集融资担保、行政办公、商业贸易、加工、物流配送、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司,规划年成交量100万吨,日成交钢材3000吨,年成交额50亿元。在实践中我发现,公司制订了几乎可以称之为苛刻的生产计划,每一个工艺流程的作业内容、所处位置、作业时间和作业绩效都必须非常明确,要做到随时随地都能确认,而且每一种物品都有其固定的摆放处,不同物品的摆放处有着不同的摆放标识等等。我从未想到企业生产管理居然需要如此多的管理细节,对比之下,我不禁大冒冷汗,在学校的实习管理中,我都是用“毛估估”的方法,如实习材料的计算、工量具的准备、工艺过程的编排等等,整个实习期间,只有一个总的实习计划书,其他什么细节的规定都没有。这样实习出来的学生,走进江苏新誉能源物流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又怎么能够立即适应企业的要求呢?对接企业文化,恐怕首先就要从基本的规范做起。

互信:团队文化的核心

企业给我们安排了两个星期的拓展训练。因为是夏天,培训讲师故意选择在没有空调的房间进行训练,组织我们参与了多项训练任务。这些训练内容虽然和我们的专业看似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却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学会了互帮互助,建立互信,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每一个成员的归属感。在学校指导学生实习训练的时候,总有很多学生对任务推三阻四,嫌脏嫌累,不愿意积极完成任务。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没有企业员工那种信念呢?如果学校也能安排学生以主题班会的形式经常组织拓展训练,或许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应对学习,建立开拓创新、认真负责、团队协作、共享成功等信念,学校就能培养出身心健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

创新:技术文化的动力

企业安排每人下车间进行实地考察和培训,我被分配到钣金车间。在考察期间,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工人每个月都有一个任务――创新。在和工人的交流中得知,公司要求每个班组每个月都必须完成一项创新任务,而这个创新最好是在实际工作中有利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是对旧事物的改进。公司按月评选创新先进,最后还评年度创新先进,被评上年度创新先进的奖金还挺丰厚的。工人每完成一个创新任务,就可以为公司创造一点效益,例如:合理安放工量刀具减少了准备时间,制作一个新工具可以缩短操作时间等等。在学校,除了每年的创新大赛制作创新作品外,几乎没有其他方面涉及“创新”这个词汇。无论是实习的内容还是方法,都只按照课本来,课本上是“1”,就教“1”,许多年都没变过,都未曾想过还有课外的“2”“3”“4”……

工人生产遵循着这样的生产规律:准备、操作加工、生产出合格产品;我们教师上课其实也遵循着相似的规律:备课、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消化知识。企业通过创新让工人的准备时间减少、操作时间缩短、产品合格率提高,从而产生更好的效益;我们教师也能如此:备课形式改变但效率提高,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更能接受、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大大增加教师教学的“效益”。企业员工要完成他们的创新任务,我们也可以按照他们的模式,努力把我们的教学“效益”发挥到极致,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

半年时间,一开始觉得很长,等到结束时又感到很短,仿佛一刹那就结束了。我们下企业学习的不仅是实践操作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不管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记住这次培训,用企业文化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让他们和企业接轨。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