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22-05-11 09:26:16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67-01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有做到“主线简明,细节饱满”,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只有关注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才能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一教学思想。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乐学”情感

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堂上营造和谐氛围,学生才会心情舒畅,思维敏捷。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每个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保证良好课堂效果的前提。同时,教师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都会使学生受到一种奖赏和鼓励,从而感到温暖,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尊重,就能产生对语文课堂的乐趣。

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还存在畏难情绪,不敢回答问题,不敢交流,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敢于反驳别人乃至教师的意见,即使答错了,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如在一次单元评价后,我讲评试卷时,阅读题中有一个加标点符号的题,有关引号的三种用法。我班学习优秀的李莎莎同学首先回答的这个问题,其中有一处加错了,我问:“不同意她做法的同学请举手。”只见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人举手。从他们的表情中我能看出有许多同学不同意,因为莎莎学习优秀,他们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看着此情后,我说:“老师知道你们中一定有不同于莎莎的做法的对吗?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答案,你可能就是正确的,现在谁能说出自己的做法?”只见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并说着“老师,我的不同叫我说。”课堂立刻活跃起来。这样就能营造民主欢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乐学”情感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就应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乐学”情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尝到学习的欢乐,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教师要注重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因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教学,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主动探究,体会课文。当然,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针对课文的不同情况常常变换教学方法,达到课课有新意,堂堂有趣味。

例如:孙友田的《月光启蒙》这篇课文,表现的是母亲在月光下通过歌谣、故事、童谣、谜语对他进行爱文学爱故乡的教育,使他终身受益。我教这一课时,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唱童谣,表演猜谜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深深的感受到语文课堂的生动有趣,感受到文中母亲对孩子的启蒙。这样,学生加强了情感体验与沟通,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创造主动参与机会,激发学生“乐学”情感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枯燥无味,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课堂上没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感觉不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只是被动地接受,何谈学习的乐趣?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己变换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去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获得知识的渠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都有锻炼的机会,都能体验到参与的快乐。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体验,让学生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自己说话”和“说自己话”的权力,要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敢问,善问,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同时,教师还要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讲出自己的见解。学生讲的过程是课堂学习后的头脑再加工过程,是创新思维的过程。如在教学《三亚落日》一课中,我让学生质疑交流,有个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精彩,语言这么优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景物特征才写出如此美文;有的说,三亚的落日的景色如此动人,是因为作者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写出了真情;有的说,这篇文章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有的说……大部分同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讲的同时,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懂得了作文时怎样遣词造句,才能使文章写得生动形象,这就是学生通过思考讲出来的认识。由此可见,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就能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学生感受成长之幸福与学习之乐趣。

上一篇:论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