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地图应用策略之我见

时间:2022-05-11 07:28:42

初中地理教学地图应用策略之我见

摘要:地图不仅是学好初中地理的基础,也是辅助地理教学的主要工具。本文以分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重要性为启发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促进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策略,希望借助地图的教学优势让学生爱上地理、学好地理。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应用;策略

一、地图的重要作用

1.内容丰富,便于学生记忆和分辨地理知识

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大量复杂繁琐的地理专业名词,如气象图标、山川地名、河流大洋等,对于这些大量需要记忆的专业知识点,很多学生会出现学习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记忆力能力较差的学生,想要在短时间内记忆和分辨类似的地理知识更是“难于上青天”,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辅助工具,不是单纯字词的展现,各种地理知识都有自己专属的立体空间画面形式的地图。地图的出现可以将平面化的地理知识空间化,更丰富形象地展现各种抽象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地图教学方式来认知地理知识,可以更清晰明了地在学生脑海中构建永久性的记忆模块,帮助他们记忆和分辨地理知识。

2.空间立体,便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随着多元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深入,当代初中地理课程中很多教学要点都可以使用各种手段来进行平面或者立体的地图展示,如多媒体、沙盘立体模型等。以多媒体展示地图为例,这种富有空间变化的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能力,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立体的影像进入大脑皮层,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层面的了解。各种空间感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知识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借助于空间思维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对地图视觉上的观察分析将地理知识与现象结合在一起,发现其中隐藏的各种地理规律。深入学习的过程可以给学生的情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探索欲望的驱使下,他们会更愿意积极面对各种地理知识难点。

二、 地图应用的具体策略

1.以图激趣,强化学生地理学习自主性

兴趣是一种富有积极感彩的心理活动,可以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进而演变为良好的学习动机。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正处于一个急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往往更感兴趣。针对现阶段大部分学生觉得地理教学枯燥的现状,教师可以借助地图的优势,以图激趣,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主性。

结合这一学习特性,教师可以在课时教学中采用地图的形象性特点抓住学生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水资源”学习中,可以展示一些水资源分布的地图、水资源需求地图以及与水有关的中国地区彩图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很自然地将中国南方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北方干旱广袤的沙漠景象等与中国水资源分布的地图结合起来。通过图片导入以及鲜明对比,将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现状、分布特点、需求特点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直观简约的展示形式更便于学生总结出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如总量不少但是人均低、南北方分布不均衡等。

2.索象于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地图,作为书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的存在不仅可以简化书本的文字描述,还能起到“索象于图、以图析文”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图作为形象直观的教学工具,更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地理知识,扩大学生视野,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人口”的学习中,关于世界人口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区与世界人口稀疏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三幅对比性地图。让学生明白世界人口的分布呈现一个不均衡的状态,如面积广袤的美洲人口数量不是最多,但是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小面积区域中人口密度反而过大。再通过观察“世界人口稠密^与世界人口稀疏区”地图,总结出世界上主要人口的分布地带,通过引导学生研读这些地带的地形、气候、温度、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总结归纳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原因”的概括性地图。从这些总结性的地区分布上,学生可以很明显看出地区所属的国家范围,如中国、印度等,在这个基础上研读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困扰就显得轻松许多,更容易明确人口过多导致的贫穷、住房紧张、资源破坏等带来的消极影响。利用以图析文的优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人口问题的治理,学生通过分析思考给出诸如“人口多的国家如印度可以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少的国家如欧美等可以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等解决办法。

3.引入板图,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板图属于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一种简化形式,相对于丰富翔尽的地图而言,板图更直观、形象、重点化地展示地理要点,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借助板图的优势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例如,湘教版“中国的地形”教学中,教材中涉及到中国山脉走向的知识,通过常规地图也可以观察到山脉的走向特点,但是总体感觉较为混乱,不利于学生分门别类地掌握山脉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先画出中国的轮廓图,利用中国山脉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依次进行勾画,如从东西走向,在黑板上描画出: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用其它颜色的彩色粉笔进行文字标注。再依次按照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画出所属山脉形状和名称。这种每勾画一组搭配一组山脉知识点讲解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中国每一条山脉的走向、特点,加深山脉差异性的记忆。同时,在结合对应山脉图片欣赏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图作为当代新课标改革后的重要教学辅助工具,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只要好好利用地图,最大化地发挥地图的教学优势,看似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学习也可以变得津津有味。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要学会发现地图教学的好处,懂得活用地图的技巧,将地理知识与地图完美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在看图、用图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各种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向阳.地图教学三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0).

[2] 厉斯亮.最近发展区与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综合版),2010(08).

[3] 杨传英.想象地图:开启地理学习之门的钥匙[J].地理教育,2009(03).

[4] 张言顺,肖文才.换一种方式来读图――初中地理分布图阅读教学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07).

上一篇:极致电动 自有引力 下一篇:有时会不禁想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