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语言”与“无语言”的诉说

时间:2022-05-11 07:26:26

“有语言”与“无语言”的诉说

《雷雨》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也是戏剧界公认的一部经典的作品,曹禺先生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段,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与资本家周朴园有关的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牵扯了过去的、现在的、人与人之间的恩恩怨怨,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仇。在“狭的笼”的空气中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社会与时代强烈地不协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映衬着雷雨即将到来的憋闷,霎时间化作一场倾盆暴雨,无比强烈地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

正是这样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各个艺术门类如话剧、舞剧、歌剧等很多的艺术家们都就其进行了经典的艺术创作。《雷雨》一打“娘胎”里出来就被排演成话剧,即修成正果。而舞蹈作为一种用肢体语言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艺术门类也曾不止一次地尝试用舞剧的形式来表现《雷雨》。同样是通过舞台行动来展现的艺术种类,一个需要语言和身体行动,一个把语言功能关闭,只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它们之间的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形”与“灵”展示

在话剧雷雨的表现中,无论是哪一代话剧导演都会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这样虽然可以在形式上此前人稍有突破,或因各自对文本理解有所不同,而在有些人物的情感处理、段落处理上有稍许差异,但都本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整个艺术创作完全遵循现实主义戏剧的表现法则在舞台上尽可能的真实地、客观地、精细地再现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雷雨》的美体现在它的真实性上,或者说是与文本相一致上,把文本的内容真实地、客观地表现在舞台上。演员真实有机地造每一位剧中角色,使观众感受到好像自己真正地走进了一个复杂的资本家大家族,走进并参与着他们的生活。

舞剧《雷和雨》则是采用现代舞的表现手段,强调形式上的美感。舞剧一开始全场一片漆黑,繁漪、周萍、四凤、周冲、鲁侍萍、周朴园六个人物在舞台上一字排开,听到一声碗碎的声音,六名演员的手开始颤动,这种颤动是一种形式上的表现,这可能是在告诉观众,人物的心灵在颤动,因为舞蹈的表现是人物心灵的外化,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痛楚,折射出每个人心灵都因被压抑已成畸形,这种说明性的、形式化的处理在舞剧《雷和雨》中屡见不鲜。这种形式化的美在于说明性的、形式化的肢体动作体现出的舞台张力,而并不像话剧《雷雨》所表现出的按照文本的逻辑顺序慢慢展开达到剧情的高潮。

话剧语言与肢体语言表述

在话剧版的《雷雨》演出中,演员虽然也在寻求一种舞台化的、艺术化的表演,但是离不开生活的原型,是在生活化的语言、动作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而舞蹈作为肢体语言的艺术门类,他最强调的是身体语言的美感。这种肢体语言要与“常态”有所不同,它是美化了的,艺术化的具有技术性的舞蹈语汇。在《雷雨》一剧中繁漪与周萍曾有一段的旧情,可周萍又偏偏爱上家中的佣人四凤并且要带四凤出走,在话剧《雷雨》中,这一段繁漪与周萍的一大段对白是非常精彩的。这大段对白体现出了繁漪走向死亡的合理性,作为一个女人她只想求得周萍带她走,并甘愿为他做牛做马,她已经抛弃了一个人,一个女人应有的所有自尊与人格,她的语言行动一直是在恳求,透过语言观众甚至能想象到她试图想用身体紧紧地缠住周萍不要他走。可在一翻恳求之后她却从她爱的人口里听到了“我要你死”这四个字,这是多么刺激她的一句话,这段表演会让观众看到心碎。一个女人落到如此地步真的是太可悲了。

而在舞剧《雷和雨》中,编导设置了这样一段双人舞。舞台上的繁漪急速地奔跑追赶周萍,夸张的动作,披散的头发,扭曲的表情,而周萍的动作则是挣脱,只要繁漪碰触到他的身体,他立即就挣脱开跑掉。编导要求饰演周萍的演员在受到碰触和做出反应之间的动作要非常快,舞台调度跑满舞台的各个角落,预示着繁漪已经没有选择,只能竭尽所能地去抓住周萍,哪怕是只从指尖划过。一个为爱情付出全部所有,又为爱情所伤的女人的疯狂与无助,乞求与无视,阻拦与抛弃,两个人之间的纠葛,重复地表现,一次次地加深。舞剧在这段肢体动作的处理上,运用了大量的重复,速度的变化,空间的多重调度,体现了两个人的人物关系。

无论是话剧《雷雨》还是舞剧《雷和雨》在这一段落的处理上都是非常精彩的,一个主要用语言来传达人物的情感,一个用身体来传递人物的内心。表现方式虽不相同,但都能强烈地展现出人物的张力与舞台的张力。

创造角色与我想“说”

在话剧《雷雨》中戏剧家们都在遵循曹禺先生的文本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所表现的作品与文本十分贴切。但是舞剧版的《雷和雨》则赋予了剧中人物很多编导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想象。在处理周朴园这个人物时,创作者认为周朴园是无辜的,所以舞台上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周朴园一个人在中间,其他人围着他用一个手指不停地快速的指点,周朴园在大家的压力下,慢慢地抱着头蹲下去。”创作者认为在曹禺先生的《雷雨》中周朴园是无辜的,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认为自己的决策永远是对的,即使是错也是迫于外界压力而非自己。剧中每一个人物都与他有着“深仇大恨”,这种仇恨不是他能左右的。所以编导采用了上述的处理,来体现他的无辜。

在舞剧《雷和雨》的处理上,有很多段落是创作者将个人对文本的主观感受进行夸张地处理,繁漪、侍萍、四凤――女人的灵魂之舞,周冲――热情如阳光之舞,六人群舞――灵魂突破之舞等等,这些都是创作者就《雷雨》来表现她想“说”的话。

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同一部经典作品,不止发生在《雷雨》一部作品上。话剧在人物关系的体现、故事情节的展开等方面更为细腻、真实、自然一些,而舞剧从情感的主观感受上,身体散发出的人物内心情感碰触上带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无论是哪一种艺术表现方式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我们也期待着各种艺术方式,都通过自己独有的艺术媒介传达出更好、更美的《雷雨》。

上一篇:新编历史京剧《紫袍记》 下一篇:改变生存现状,打造品牌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