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时间:2022-05-11 07:26:23

浅谈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由于大量的教学资源库的出现,丰富的教学素材供教师按自己的个性特征、教学习惯、教学特点灵活选择,实现特色教学。实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将是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的手段。现就本人在依托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巧抓提问,培养思维

在学生探究新知之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新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前,利用计算机显示屏呈现,画有方格的长方形,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它的面积。隐去方格线,可以用面积单位去量的知道它的面积。再呈现缺了一角的长方形玻璃,问学生:“怎样知道这块破了的长方形玻璃原来的面积呢?我们还能用刚才的方法知道吗?”运用微机把需要解决的新题有意识地巧妙地设疑,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二、“闪烁”提示,引发思维火花

在制作计算机课件中,将有关的教学内容“闪烁”几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这几下“闪烁”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却不一般。“闪烁”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角的认识”中有这样的设计:在直线上任取两点,两点间的一段“闪烁”几下,引出线段,这几下“闪烁”,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线段的特点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隐去实物,抽取本质,变“苦学”为“乐学”

人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小学生更不例外,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例如:教“角的认识”我先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的实物图,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角的图形。然后问:角是怎样形成的?并在计算机上演示,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此,运用信息技术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学习充满乐趣,从而变“苦学”为“乐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四、动态演示,加深理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媒体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教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五、利用迁移,拓宽思维

依托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简化教学程度,加快教学节奏,加大课堂教学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例题学完之后,想一想:改变例题中的某一条件后,该怎样解答?如果按传统方法一一出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答,一节课就会很紧张,巩固练习也很难完成了,我利用计算机,在例题的基础上改动第三个条件,线段图也只改变表示红花的长度,让学生根据题意和线段图自己尝试解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灵活解题能力。

总之,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功能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它的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得到了充分展示。因此,依托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刺激,变静为动,化结果为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应踏踏实实地探索数学课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让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构建的知识海洋里自由遨游,为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插翅添翼。

上一篇:浅谈数学课堂的导入艺术 下一篇:作文教学呼唤受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