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应对新课改

时间:2022-05-11 04:52:11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应对新课改

面对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形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课堂教学过程,希望在这次改革中能达到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己发展自我的良好平台的效果,让学生更加热爱课堂,留恋课堂。这促使教师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特点和学科规律,让学生体味探索的乐趣,让数学的学习更加生动,数学的魅力更加彰显。主要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应对新课改。

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是新课改的最大目的所在。相应的,教师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教授课本的知识,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更多的教授学生方法,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破除旧的教学观念

伴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教师应当破除旧的教学观念,深入把握改革的精神和目标,积极主动的改变自己的角色,更好的适应改革进程。教师要加强对学科特点的研究和教学资源的利用。在课堂上,教师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但是课堂的主体和参与者是学生。

因而教师与学生是合作而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新课改时期的课堂应当更平等更和谐更融洽。因而对于教师来说,改变观念,提高素质是当务之急。

教师有多种途径去破除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理念。自己学习是最主要的途径,听专家的报告,参加远程培训和外出考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理念的重要方式。通过进行这些实践教师的教学理念自然而然的会伴随着新课改的进程而更新,并灵活生动地体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真正受益。

举个例子来说,在教授反函数的时候,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将反函数的性质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以小组的形式,通过不断的讨论,研究,以及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的理解,运用,很快就总结出了反函数的对称性、单调性、奇偶性。在这个过程里,我只是起到了一个启发引导的作用,而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了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在中国旧的教育机制下,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而自己记录笔记的填鸭式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只能培养学生的惰性。而新课改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的机会。实行之初学生必定不习惯,从而陷入茫然,反而弄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做学习的主人。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学生们互相帮助共同努力,从而出现优生更优,后进进步的喜人局面,以此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

例如,在教授等比数列的定义时,我给了学生几道题,让他们感悟通项公式与项和项数的关系,确定等比数列的首项与公比,数列的每一项就可以相应确定,来求指定的项。然后让学生举例对通项公式进行简单应用,要求每个学生都出一些运用等比数列公项的题目,正用、反用、变用,学生通过各种类型的尝试对其有了更深的理解,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水平。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们所获得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在课堂上得到的,因而课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把握课堂上的每分每秒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成为新课改进程中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严肃问题,也是极大挑战。这给教师的备课内容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掌握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形势下的教学模式应当是有效而新颖的,包括如何导入,设置怎样的教学环境,提出怎样的教学问题,以及如何建立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当这些问题得到妥善合理的安排时,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便激发了出来。

在学习了立体几何的公理1后,即一条直线上如果有两个不同的点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记做a。我以此为据点引导同学们自己推论,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探讨最终更好的明白了直线与直线外一点确定一个平面,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等。不再代替学生进行研究反而能使他们更好地享受到学习赋予他们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四、善用现代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技的高速发展,让课堂教学有机会用上更加先进的教学教具,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善用现代教学手段,将其带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高中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尤其是电脑多媒体。笔者发现,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往往比其他的时候要高,而且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多媒体因其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平台,将教学内容制作成更为生动形象的课件而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比如,在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使用课件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模式更加新颖,更加引人注目,同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我们应当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毕竟也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一定要合理安排教学实践,与传统教育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总的来说,新课改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轻松,让课堂的效率更加明显,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面对新课改的形势,我们一直在探索,并要将实践所得的经验更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陈在瑞,路碧澄.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显国.激发学习兴趣艺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徐德雄.高中数学学业负担的调查及对策.中学教学数学参考,2008,(3).

上一篇:用爱铺好教育之路 下一篇:试论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