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数学课中难点教学的突破

时间:2022-05-11 12:26:29

浅谈聋校数学课中难点教学的突破

摘要:本文通过对聋生数学教学证明中部分的教学探索,总结出的难点问题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同行的聋生教育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聋校 聋生 数学证明 教学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聋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耳聋儿童思维的特点是由于没有掌握思维的重要工具——语言而造成的,反过来,这种思维特点又影响到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聋生由于先天的听觉缺失,在头脑获得的信息也是不全面,他们主要依赖于形象思维处理问题,抽象思维思绪链条多时受阻,由此,给聋校数学中的应用题及概念、几何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感到难学,老师感到难教。如何开发他们的抽象思维,填补他们受阻思维链条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需要思索的问题。如何提高聋校数学教学质量,解决聋生解题的难度,仍是广大特教老师研究的课题之一。本人在数学教学中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供同仁参考与共勉。

一、聋校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新课标规定:数学中的证明部分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聋生由于先天的听觉缺失,在头脑中的信息也是不全面的,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比较薄弱,而证明部分的教学恰恰是形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对于聋校数学教学来说,这部分教学是难点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由于聋校与普校的教材体系不同,聋生用的数学教材里的有关图形知识涉及少,到了高中阶段,聋校教材断档,只能去用普校的教材,但是聋生初中毕业的数学水平大致相当于普校的初一水平,甚至有的只是还不到初一的层面。直接学普校的高中教材有相当大的难度。也就是说从聋校教材直接与普校的高一教材接轨是不可能的。因此,高一开始学初二的教材,也就初步地接触到了有关图形证明的知识。学生年龄上是高中生,但是图形证明从零学起,起步晚,难度大。学习起来很吃力。

第二接受信息的渠道缺失。由于聋生听力缺失,接收信息受到限制,主要靠视觉来学习,一个人的信息传递,视觉信息要比听觉信息慢。因此。聋生进行思维分析时,他的信息传输也慢,也是零散的。图形证明是一个逻辑思维非常缜密的过程,因此聋生学习起来感到不从下手。

第三聋生的遗忘率高,这也是聋生的一特点,这也是他们听力缺陷造成的。人的记忆是通过多渠道保存在大脑中,而聋生缺失了听力,本来接收的信息就不全面,遗忘得更多,所以,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快、多。如数学教材8上已经讲到了几种图形的性质特点,但是9上教材具体地学到了证明时,学生忘得只剩30%左右,有的30%也不到,新旧知识衔接不上,还得需要老师重新讲解。

第四聋生的思维简单,由于聋生语言的受限,接收信息受到局限,因此他们分析事物简单,对于他们来说,通常表现的语言“是”或“不是”,几何证明是更深层次的逻辑分析。他们的思维定势在简单层面,因此学习起来比较难。

二、聋校的数学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

既然了解了难点的原因,那么作为聋校的数学教学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通过几年的教学积累,我认为:

第一对普校的数学教材进行二次整合。从教材体系来说,系统学习更适合聋生的特点,能巩固他们的知识体系,更能系统训练学生的思维。比如:把8上的几种图形的性质特点的学习放在9上证明之前学习,这样使新旧知识衔接得当,又相对地克服了学生的遗忘快的特点。系统学习之后进行完整的复习整理,加深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第二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图形动起来。聋生缺失听——说系统,只接收视觉系统的信息,因此提高视觉信息的接收速度是必要的。那么怎样提高速度呢?我采取了让图形动起来的办法。如在讲书上108页第11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好图,让学生去想结论是什么?说明理由,当学生想到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找了半天也没找全全等条件,等我把手工做好的折纸放到图形上演示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么简单。让图形动起来加快了学生视觉信息传递速度,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具有连贯性。

第三理顺聋生固有的思维模式。聋生的思维是零散的,没有一定次序的,那么在讲解证明方法时,我主要是帮聋生理顺思路。简单的证明从已知条件入手推导到问题答案。复杂一些的问题就从问题入手,一步一步推到已知条件,然后再反复从已知开始多次推导到未知条件。这是主要的,要交给学生。证明思路与解题过程方向是相反的。思路在草纸上从后往前推,过程从前往后写,这两个阶段不能混在一起,要截然分开,如果混在一起,那么他们的思维就混乱了,就分不清哪个是已知,哪个是未知。

第四图形抽象训练常规化。由于聋生的视觉接收的信息往往停留在具体图形上面,在头脑中很难有抽象的图形,因此平时注重抽象图形的训练,每天利用一定时间展现一些图形,然后再拿掉这些图形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图形,有什么性质,反复强化具体图形在头脑中的印象。课堂上,对于出现的图形,要与实际模型联系起来讲解,使学生认识图形从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并使这个过程模式化。

第五图文并茂理解法。对于出现的文字题,要求学生按照文字说明画出图形,这样在画的过程中便于学生理解题意,并动手做出实际模型。形成:“文字——作图——模型”理解题意模式。这样建立起来的视觉信息通道接收的信息比较丰富。然后再用几何语言写出来。这一步又回到了抽象,形成了完整的思维方式。

第六,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应用于课堂中,先进教育技术可以通过生活的再现,事物的演示,画面的再现等各种手段同语言描述相结合,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景,把抽象知识形象直观化,降低知识难度,由静到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借助这种情景,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以及情感意志的陶冶融为一体,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以促使认识活动与情感体验有机的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聋校几何证明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弄清题意、明确思路,从而使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和步骤,达到教学的目的。现代化教学在聋校的数学教学中将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运用,正确的使用将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有趣。

以上是我在聋生数学证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浅显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总结提高。

上一篇:梦想照进现实的N种方式 下一篇:做好“90后”大学生思政工作造就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