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之源

时间:2022-05-11 04:49:28

市场化之源

在“国进民退”的洪流中,似乎改革的步伐越加缓慢,而越来越稀缺的企业家精神,毫无疑问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现实和潜在动力。

生逢当今时代,距邓小平启动改革开放已历三十余载,期间中国取得的空前成就早已毋庸赘言。通常,外界习惯用“中国模式”“北京共识”来标识中国的改革成就和基本动力。一时间,“增长奇迹”“中国例外论”等调子甚嚣尘上,中国似乎已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诅咒”。然而,且不论中国能否算作特例,反思改革得失,业内人士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市场化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而企业家精神无疑是市场化之源。

眼下,国人大多有种根深蒂固的误解,认为企业家精神是舶来品,不在中国传统之内。其实,在帝制末期,中国就已出现了商人群体。商业逐利活动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得到了生动描述。

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单从总量上看,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撇开种种增长的代价不谈,我们也必须承认,能取得这种成就实属不易。在中国经济内部,活跃着成千上万家私营和半私营企业,其中一些已初具国际规模,如华为科技、吉利控股和联想集团等,中小企业的数量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企业由为数众多的企业家掌管和经营着,仅过了几十年时间,许多有天赋的企业家便能荣登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和各类全球杰出企业家排行榜,国际影响力迅速攀升。但从多个方面来看,中国创业者群体所需应对的不利环境同以往相比,并无太多实质性改善,和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资料显示,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初创企业中,有超过60%会在5年内破产,当代中国私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3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深思!

前不久,有学者谈到中国改革的现状问题,不无忧虑地表示,“中国改革实际上已举步维艰,距‘十四大’制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正渐行渐远”。此言诚矣!近些年来,只要稍微关注中国经济现状和民间社会动态的人,都不难得出这一结论。国家力量的迅猛壮大、政府干预的无孔不入、部门规制的严重扭曲、财政刺激的变相引导、货币政策的间歇性失灵??所有这一切,正将中国的改革进路推向一种极其险恶的未知境地。而中国创业者必须面对的各种不确定性则愈加严峻,除了要调动有限资源参与市场博弈外,创业者不得不为之的政策游说和政府寻租,显然会进一步消耗业已十分稀缺的企业家精神资源。

经济学家张维迎多次强调,自由、财产权和企业家精神是古今中外市场化的三个重要维度。如果说个人自由是立论之基、财产权是制度保障,那么企业家精神毫无疑问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现实和潜在动力。放眼今日之中国,笔者不禁想振臂高呼:市场呼唤中国的企业家精神!

(作者系财经作家)

上一篇:“撤县设区”大限 下一篇:助学贷款“国开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