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市场化IPO

时间:2022-10-28 06:23:59

回归市场化IPO

董登新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武汉市社会保障学会理事

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初衷或大方向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这就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然而,习惯了政府大包大揽的中国股市,在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的进程中,遭遇“行政化”的阻击,市场舆论以保护投资者为借口,要求政府干预股市,干预IPO,这使得2009―2012年一直坚守的市场化改革进程被中断,过度行政干预被迫再次出手。

IPO审批制的终极决定权在证监会手中,经过漫长时间的排队等候,“过会”一旦被否,就意味着企业募资项目泡汤,原有投资计划只能放弃;过会一旦成功,则IPO身价百倍,新股“三高”也就应运而生。因此,发行人在挤独木桥时,为了成功过会、不被挤下桥,有的便联合保荐人不择手段,信息造假、欺诈上市。这是犯罪,也是冒险。

目前A股行政审批制下的IPO标准,主要是传统工业版本的IPO标准,它过度强调公司块头、净资产以及过去盈利水平,相反,对于公司的营业收入扩张及未来成长性关注不够。因此,相对新兴产业、高新企业而言,工业版IPO标准门槛过高,无法适应许多创业型、创新型、高科技企业IPO的需要。像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它们不仅国内外知名,而且市场发展前景巨大,但若按现行IPO标准,它们却没有资格在A股市场上市,只能被迫境外上市。这对中国内地投资者而言,将是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针对新业态、新模式,我们必须降低IPO门槛,提高A股市场的包容性,鼓励创业与创新。

IPO行政审批制手续复杂、程序冗长,“过会”排队等候时间长,极易形成IPO审批的庞大“堰塞湖”。为此,发行人必须承担高昂的时间成本及过会失败的损失风险。要想解决A股IPO审批“堰塞湖”问题,唯一对策就是实行IPO注册制。注册制不但可以泄洪,并能带来一种泥沙俱下、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市场效果,它还能让IPO身价暴跌,让垃圾股的“壳资源”分文不值。由此,新股“三高”及炒壳重组游戏将会自动消亡。

由于新股定价重回“窗口指导”时代,因此,借助行政干预压低发行价,必然导致新股上市首日股价暴涨。同时,“市值配售”打新及申购上限限制,也使得新股申购变成了“饥饿销售”游戏。这就是盲目打新与疯狂炒新的制度根源。更糟糕的是,新股上市首日股价涨幅的三道管制,更是逼迫新股一步到位地封死在最大涨停板上,直接导致了尴尬的“秒停”现象,投资者买不进新股,也卖不出新股,“新股不败”的神话变成现实。

相对于此前散户是炒新的主力军,此次机构以大笔资金参与了网上打新。新股发行改革中,网上发行中签率远远高于网下配售比率,这一偏向中小投资者的举措,实际上并未产生任何好的效果,相反,打新炒新的零风险收益全被机构与大户垄断。这是制度设计的结果,中小投资者并未从中得到好处,而是给“大户”、“牛散”带来了更大的制度套利的机会。

实行IPO注册制并非难事。从现行审批制转向注册制只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取消证监会IPO窗口指导,实现IPO定价市场化。第二步,取消证监会暂停IPO特权,实现IPO节奏市场化。第三步,废除上市审核委员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注册制。

十分幸运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明确做出决定: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注册制。只有注册制能够顺应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的需要;只有注册制能够破解IPO的过度行政干预,并让IPO身价大跌,新股“三高”便会迎刃而解;只有注册制能够让垃圾股的“壳资源”分文不值,死不退市就会绝迹,退市效率便会显著提高;只有注册制能够还原股价的真实信号,还原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中国版的“慢牛”才会因此诞生。

上一篇:国企治理的最大问题 下一篇:做一流的警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