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11 12:08:11

再论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是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教育者必须精心营造一个宽松情境去调控创新过程的实施,对学生创新意识及行为的培养训练要用爱心去护航,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启迪引导。

一、创新意识形态再认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造欲与创新能力为根本,以挖掘人的创造潜力,促进个体更深次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教学中创新力的培养必须坚持从基础出发,借助科学的传授方式将学生基础知识夯扎实,教给学生认识问题的一般思维方式。离开基础空论创新培养,将严重与现实背道而驰。现行的教育依然是集体教育为主,“齐步走”的客观现实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在巩固学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方式,给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新鲜氧气,革新教育者的意识形态。充分利用好第一课堂引导启发学生展示他们创意与发散性思维,将基本知识通过创新高度灵活应用。

创新有个体、集体的创新等多面性,并非教者异想天开的形式主义,非一些小活动就是创新的教育方式。同时创新也并非一定要立一个全新的想法,全新的思维产品。对于学生而言,重点是意识与基本的求异思维的能力训练。而这种求异只要是异于自己常规思维之外的思维,教师就要给予肯定与保护。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导在于教师,首先要在学的基础上提升层次性教学,因材施教,关注班级中的积极的、个性化强的、有思想、有看法的学生。以点带面,促发展。深究教材,以教材为着手点,挖掘教材内涵,驾驭教材,将新时代的信息融入多年不变的教材体系。结合时代特点引入新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质问,主动探索。立足于基础知识与一般思维方式,倡导学生创造性的解答问题,授于学生书本之外更多知识,启迪学生更深层次思考问题,高标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服务创新思维的培养

和诣的人际关系十分有利于个人思维跳跃性、超常规的发展,意想不到的创意往往瞬息而现。课堂教学中要想学生主动的探求知识,必须适时给学生一些基础性的知识铺垫,积极调动学生愉悦心境,为创新应用作准备。引导学生讲方法,有理性,带目标完成任务。开阔学生的自主空间,洞察学生思维,尊重他们人格与个性。以一颗平常心、宽容心爱护他们,积极引导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合作,善于交流,成为学习探索的主人,愿意、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勇于挑战教师的权威。

培养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集体的宏流中,增加学生之间的研究辩论机会。学生层次各异,思维千差万别,优劣不等,取人之长,思已之短,相得益彰。合力解决问题,借力发力更能有助于团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集体讨论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换位思考,阐述理由,信服于人,将创新思维建立在理论依据基础上。

对于一些综合性强,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不能仅限于课堂当时完成,要让学生学会课后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

三、以试题为载体,坚持不懈地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及能力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际,教师必须坚持下去,持之以恒的引导与培养。以课堂教学的试题为重要把手,将能力培养的意识注入学生的思想中,时时留心,经常启发,将创新目标意识以试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通过习题启发、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习题呈现时要注意选择,题目要有基础性一面,也要有高于基础深层次的一面,更有要创新的梯度。让学生在解题中感受乐趣,感受求同与求异的快乐,享受别人的思维成果,反思自己需要优化的思维方式。试题有梯度,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入手点,切不可有度而没梯,让学生望而生畏,无从下手。在梯度综合题的解决中逐步形成创新解决问题的风气,彰显个性才华,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辩证性和敏锐性。通过提问、交流、辩论、对比、个性化创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学会反思,鼓励创新

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风雨相伴的过程,人们往往喜欢阳光的一面,却时常忽视阴雨的一面。教师应更多从两面反思吸取教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创新意识与行为。成功的背后需要失败的经验作支撑,以失败为契机,总结原因,反思过失,积极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取得成功。

创造性的好奇心在学生中越来越少了,正是因为学生往往只品味到失败的苦水,却未能及时得到教师帮助,反思失败之因,并及时纠正。同时教师的“救心”药也未能及时跟上。能力非与生俱来,必须通过后天培养形成,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从正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解答问题,呵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失败要积极主动引导他们进行反思,找出原因,解决问题。对于有见识的观念要加以鼓励、支持、引导、帮助。用成功的喜悦成果再次激发创新行为,逐渐形成个性化、能动性的探索创新的良性循环。

上一篇:浅谈“教学做一体化”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