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与知识创新

时间:2022-05-10 07:12:44

教育改革与知识创新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在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且不断深入,如何在新的数学管理体制下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理论及现实问题。各高校只有与时俱进,在充分理解新时期高校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合理定位实践层次与实践方式,遵循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基本原则,才能在新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下提高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1 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意义及时代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知识的创新与运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在该组织的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中说:“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祖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他们才使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只有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创新,才能使未来社会快速稳定发展,这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也将是高校教育的最重要方向。

当前,我们的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总体上看,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仍有不少地方相对陈旧落后,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创新势在必行。

2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

现代高校应积极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提倡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反对满堂灌、照本宣科、各院(系)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作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如外语系根据大一新生的英语成绩实行英语分级教学,并将英语教学内容分成读写,听力、泛读、写作四大部分,分别由不同教师代课。此类教学方法不仅起到了因材施教的实效,也加强了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战性,效果良好。其次,在英语教学上还可以采取了英语网络试点在线教学,真正使信息教学进入课堂,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水平。

高校还应特别重视考试方法的改革,坚持做到政治理论课、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统一试卷,统一考试;其他课程则采用灵活多样、多种方式并用的学习方法,如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验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写小论文相结合等,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考核和评价。

高校认真开展校级及院级教学督导工作,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再提高作为“工作之重”。坚持开展校院两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通过院(系)预赛、学校决赛,组织教师互相观摩、互相探讨、引导和推进教学方案改革。院(系)教学实行导师制,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近年来,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普遍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教学思想先进、教学方法新颖,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

3 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教学思想改革

现阶段教学模式基本分为两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二者对比中,一直以来都是理论教学处于主导地位,实验教学处于辅助地位,并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因此造成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研究性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实验教学应侧重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素质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理论教学应侧重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阐述,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体现基本理论的工程概念与应用;在实验教学中,体现基本方法所蕴含的数学概念和原理,从而实现原理、方法、应用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相辅相成,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体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4 加强现代教学手段建设与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它对于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高校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作用,积极采取措施,从条件保障和政策支持两个方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对此,高校应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加强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引导和经验交流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的培训,积极探索考试方法的改革;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情况列入教师考核内容,强化教师岗前培训,落实全校数字化,网络化教学环境建设规划;加强CAI课件、电子课件和音响课件的开发、研制与使用,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5 加强研究性与实践性教学改革及建设,构建完整科技创新体系

每年高校内开展“机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等十多种学科竞赛,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全国和地区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研究性科技活动质量。高校设置理科试验班着眼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和人才规格的需求,按照“低年级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从“小”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做好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很早就树立创新意识和思维,确立自己能力、兴趣定位,有意识的进行探索性学习,老师则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专业方向的指导,发散他们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自我”发展。

学校应当尽量创造条件让本科生直接参与工程或科研项目,特别是需要创造性思维的项目或工程,抛开高校人才培养的传统理念和习惯。为了使高校在市场需要是更具备竞争力,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所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应当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标志,整合各类各层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各项科技创新活动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多个部门分工负责,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完整的课外科技创新体系,培养出研究型、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

上一篇:中国教育经济学内部的冲突与平衡 下一篇:从博爱\师爱\偏爱看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