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次贷危机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时间:2022-05-10 06:33:23

浅析次贷危机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人民币不断实现货币职能和地域扩展的一个过程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自然发展和不断成熟的过程。按照一般经济理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跨越三个阶段:一是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现钞流通和使用.二是人民币成为周边地区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计值、结算和流通货币,即区域化;三是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实现真正的国际化。短期内成为结算货币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结算货币的基础之上,才会派生出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市场需求。一旦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被广泛采用,那么人民币的市场需求和国际地位就会显著提升,广阔的国际贸易机会会逐步衍生出金融交易需求,随着人民币金融资产市场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国外选择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资产也就顺理成章了。

除了货币职能上的三个阶段外,人民币在地域扩展层次上也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人民币在周边地区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实现准周边化;然后由准周边化发展为正式周边化。在一段时期内,逐渐为本地区所接受,成为本地区的主导货币并发展为正式区域化的货币;最后在区域化的基础上向准国际化迈进,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走向国际化是人民币的必然选择,中国应根据自身的国情及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分步骤分阶段地实现人民币的货币职能和地域扩展的转变。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处在扩大贸易结算基础、在周边国家流通和使用的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前国家在维护人民币值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正在不失时机地出台政策,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条件。例如通过与周边国家签订边贸本币结算协定,鼓励使用人民币结算,并积极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合作平台,将人民币结算辐射到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推进CEPA合作机制.在港澳开办人民币个人清算业务,允许人民币在港澳流通,允许港澳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以及允许中国金融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推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

二、次贷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最新进展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和蔓延,汇率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贸易额及与贸易伙伴国间的贸易结算,同时中国以债券形式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在此次危机中也蒙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为了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人民币加快了国际化进程,尤其在进入2D09年以后,人民币国际化举措频出

1 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保障贸易顺利进行,提高人民币国际公信力

自去年12月以来,中国央行已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6500多亿人民币,以此来规避贸易结算过程中出现的汇率风险。由于汇率的不稳定,造成部分东欧、非洲和亚洲国家货币对美元剧烈贬值,本国货币贬值使得这些进口国支付能力不足,大批订单被取消,中国贸易企业损失惨重。实施货币互换可以有效缓解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短期流动性紧张问题,在消除汇率波动风险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简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稳定性和公信力。另外,通过货币互换创新,还可以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储备功能,对方签署国(地区)可以用人民币作为储备,防范国际市场风险,从而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

2 开放跨境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迈出了人民币走向周边化进而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实行人民币跨境交易试点,意味着人民币将在国外担当计价和结算工具,与中国有贸易来往的海外非居民也将可以持有人民币,人民币不再仅是中国的“通货”,而变成中国和外国之间的“通货”。在保证贸易顺利进行、实现贸易双方互利共赢、保障长久贸易关系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国际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另外,从国家发展战略上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有效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银行结算、清算收入增长和中间业务的迅速崛起,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地位。

三、当前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阻力

当前实行货币互换和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预示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了重大进展,但我国依然处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初级阶段,一些深层次的阻力依然制约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主要表现在:

1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同时还需要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和货币价值与地位受到质疑。目前高额的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趋势是背道而驰的,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就要消除贸易顺差。但在短时间内放弃贸易的主动权,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对于内需尚处薄弱、经济增长方式还处在转变期的中国来说,的确是一个两难选择。在经历本轮经济危机后,虽然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备受诟病,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建立超货币的呼声日趋高涨,但改革的推进还需时日。美元仍然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稳定的计价、投资、储备货币,并且拥有IHF16%以上投票权的美国有绝对的否决权,不会轻易地放弃美元的国际地位。

2 对资本账户和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实行管制仍然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一大瓶颈。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至今还没有实现,非居民不能自由获取人民币,也不能在国内自由地进行证券、房地产方面的投资,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资本项目管制比较严格的国家。资本项目的管制不放开,仅仅依靠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来维持内外均衡,最终会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单边上涨,削弱中国出口部门的竞争力并造成经常账户的逆差,同时对资本流出的严格管制在抑制了本国对外投资的同时也抑制了国外对人民币的投资需求。

3 仅依靠贸易过程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而没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的辅助是不够的。要实现人民币的投资职能,就必须建立国际化金融中心以及相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还应该有完善的投资市场和投资标的对象来满足投资需求。现实的情况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单一,市场的投资文化和金融产品缺失,不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4 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必须要有价值依托,这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国际公信力的最起码条件。这种价值依托不是通过所拥有的黄金储备数量而是通过经济实力以及经济发展前景表现出来的。美国在经历本轮经济危机后,美元地位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动摇,原因就在于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出现本质上的动摇。反观中国当前的形势,长期内是否有能力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进而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可信赖的货币,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

5 另外在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中,如何应对由此而产生的外汇储备减少、人民币汇率过于市场化波动以及境外人民币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所造成的冲击等困难,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四、政策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从中国当前的实际出发,利用此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机遇,采取积极措施,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首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降低对外贸的过渡依赖性,解除由过高的贸易顺差而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增长模式约束,提高人民币应对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

其次,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地推进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计价、清算,并为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的流出和回流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在当前形势下,通过人民币在贸易中的广泛使用,扩大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基础,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公信力,进一步催生人民币的投资和储备职能。

最后,逐步开放金融市场,逐步放松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不同项目的管制和可自由兑换,建立开放式短期外汇借贷市场、人民币清算市场以及外国人民币债券市场,同时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和以香港为依托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为人民币实现区域化进而实现国际化提供金融服务上的便利。

上一篇: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及成品保护 下一篇:关于教育技术学非师范专业教学的创新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