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志 把博物馆开在瓷房子里的收藏家

时间:2022-05-10 01:56:18

【摘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与精神相对贫瘠,但原意大利租界区内的景象却与市区的其他地段有所不同。见证着历史的歌剧院、教堂等西洋建筑都成为张连志和伙伴们经常玩耍的地方。在张连...

张连志 把博物馆开在瓷房子里的收藏家

张连志

1957年4月4日出生。天津市著名企业家、古玩收藏家,加中企业家协会董事长、总经理;天津市侨商会副会长;天津市加中友好交流协会会长;天津市中巴友好协会副会长;天津市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天津市残联理事会理事;天津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天津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员。天津市粤唯鲜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总裁、董事长,天津市动物园名誉园长;华蕴博物馆、隽祯博物馆、古雅博物馆馆长。这三家博物馆,共收藏文物两万余件,营业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1995年荣获世界宝鼎和平大奖;2002年2月,粤唯鲜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收录为吉尼斯收藏文物最多的酒家。

4亿多块古瓷片、5000多个古瓷瓶、4000多个古瓷盘和碗、300多尊石狮子、300多尊佛造像、20多吨天然水晶石……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可以创造出什么?没有去过位于天津赤峰道的瓷房子珠宝博物馆,你绝不信有人舍得将古董以如此的方式展览给众人观看。

爱上流转时光

张连志出生在天津一个富足的文化世家,母亲家是天津颇负盛名的家族之一。虽然劫难让家中大多数文物和古董都在抄家中失散,但自小以漆、木、瓷、石作为玩具的张连志却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与精神相对贫瘠,但原意大利租界区内的景象却与市区的其他地段有所不同。见证着历史的歌剧院、教堂等西洋建筑都成为张连志和伙伴们经常玩耍的地方。在张连志的印象里,大家族里的规矩很多,也非常注重对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对文物的敬畏、对文化的尊崇,深深扎根于他幼年的心中。在动荡岁月里,张家没能逃过的劫难,大多数文物和古董都在抄家中失散,张连志也曾亲眼目睹过父亲为了度日不得不偷偷变卖首饰的场景。

张连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暗室里卷胶卷。周围漆黑,用不着光和眼睛,他用手,凭感觉的指引去触摸、对接,一人供十人打扣。这种环境提升了他对事物强烈的、敏锐的感知能力,触觉逐渐细腻,直到精确。以至于后来的张连志能仅凭触摸就能准确断定瓷器的年代。

上世纪80年代初,张连志下海成为在广州、上海与天津之间辗转的“倒爷”,依靠着这第一桶金他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之路,一发不可收拾。而他收藏的初衷,来源于对父母养育之恩无言的报答。

张连志决定为母亲买一套清代红木家具。他雇了一辆解放车,多给了司机300块钱,从上海低价买回这套家具。连夜赶路,开了几天几宿就想让她看到这份礼物。尽管这套家具虽然和张家曾经流失的那套不尽相同,母亲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悦让他一脚踏上了收藏之路。他的人生角色也开始由商人向收藏艺术家转换。

在此后的20多年中,张连志几乎走遍了中国每个偏僻角落甚至多次去往海外寻找遗失的中华瑰宝以重金收购回国,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瓷房子在天津

从2002年开始,天津老租界区里的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法式洋楼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5年过去了,除了基础的建筑结构外,这座当时价值3000万元的百年洋楼早已是“面目全非”。原因是,它被4亿多片古瓷片、成千上万的古瓷瓶、碗碟、瓷枕、石狮子、佛造像重新进行了包装。

635个古瓷瓶砌成的一道“平安墙”将它与外界隔离开来。在院子里随便逛逛,眼前、手边都是文物,辽代三彩的小瓷人,明代的石像、石刻“武庙”,宋、明、清的木雕……还有众多汉白玉佛造像散放各处,年代以北魏、北齐、东魏、唐、宋为主,部分残缺的佛像被张连志按比例复原,并镶以古瓷片。左右红砖耳房被改建成了玻璃建筑,明代门楼、桌椅和黄花梨的条案、红木的椅子等几百件明清家具堆放其中。

主体建筑包括了一座5层的主楼和4层高的条形附楼,楼顶上竖有冯骥才书的“瓷房子”三个字。两楼的外墙全部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古瓷片,一条700多米长的瓷龙盘绕在主楼外,周身布满了800多万块瓷片。只要有眼力和耐心,能看出这些瓷片中以宋元钧瓷为主,还有少量的汝窑瓷、定窑瓷、龙泉窑瓷等。

走进门廊,抬头望向天花,宋、元、明、清的古瓷盘以团纹图样被粘连在顶棚上。其中,在二楼阳台天花板中间的一个血粉盘,是元代官窑孤品,是张连志用100多万元从加拿大的一场拍卖会上购得。楼内,连壁灯、门把手都是用古瓷瓶改造而成,成吨的天然水晶被用于装饰楼梯扶手、围栏与下水管道。甚至还有一座清代木制凉亭被整体拆移至此,与一门铁炮相伴。屋檐上,妙趣横生的瓷猫大多来自明清时期的磁州窑,院中大树的顶上还有一座瓷鸟窝,里面卧着明三彩的瓷鸟。攀上主楼房顶,只见几百尊唐、宋、元、明各个时期的汉白玉狮子或蹲或卧,造型各异,因为多为官器而堪比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整座建筑中使用的瓷器都已经用水泥内部浇注,并用大理石胶粘连固定,不易破损也不可能再移动。曾有机构评估认为,这座用数量惊人的文物“建造”起来的房子,价值可以达到50亿元。瓷房子火了,张连志的收藏梦实现了。

拿博物馆当后厨

1992年开业的粤唯鲜酒楼却几乎是无人不晓。粤唯鲜出名,不因为它粤菜做得好,也不因为它是天津第一家“活鲜”粤菜馆,而因为它是建在博物馆里的饭店。

粤唯鲜总店在天津的河北路上,真正的名称应该叫做“华蕴博物馆”,单看门口挂着的“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著名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旧居”等铭牌就知道它来头不小。走进大堂,若不是穿插其中的桌椅和摆放的杯盏碗筷,不会有人把它和饭店联系在一起。这幢洋楼中,拥有3万多件宝贝,从西周到清朝的各个历史时期最典型的青铜器、铜器、铁器、木雕、石器、瓷器、陶器、木器、佛造像等都能得见。这些藏品中多数为高古文物、稀世珍品,已定级的文物就有数百件。

在这个可以吃饭的博物馆里,身边随便一个摆设就是文物。这边是北魏时期的万佛碑、唐代的百佛碑、唐代的红陶骆驼、唐代的泥塑,那边就是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木雕、明代披麻灰、红木、紫檀、黄花梨、金丝楠木家具。吃饭时,斟水的是鸦片战争时期的铜茶壶、坐的是明清的桌椅,连卫生间中的洗手池不是明代的石盆,就是清代的瓷盆。储物间里成摞的瓷盘瓷碗,最年轻的也有三四百年历史。

张连志还有以展示明清木器家具为主的“隽祯博物馆”。馆内的2500余件文物,涵盖了明清时期的条几、案子、方桌、椅子、圆桌、床榻、凳子、橱柜、门窗、假山、石造像等几十种门类。他的“古雅博物馆”面积相对较小,但四面墙壁上挂满了近300支近现代枪支,因此这里又被称为“老枪博物馆”。除了枪,清代老钢琴、明代老冰箱、清代打印机、电话机、各种酒柜等1300百余件古董文物更是让这里充满了西洋氛围。

此外,对茶壶收藏也颇有心得的张连志,用200多把清代紫砂壶创办了自己的“天津市老茶壶博物馆”。

历程评述:

作为一个敢于拿人生梦想与收藏事业对话的人,张连志是勇敢而幸运的。遗失在民间的中华艺术瑰宝不在少数,整理收藏文物的人也非常多,比起奔走于著书立说和周旋在拍卖会、鉴定会上的各路专家,张连志也许意不在扬名立万,只不过就是希望文物收藏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以更好支持民间文物收藏事业的发展。同时,他也将慈善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这也许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也是我们所佩服的那种将梦想实现后完整地与众人分享,无私保留的那种人。

上一篇:3D打印:可造万物的机器 下一篇:欧洲税收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