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时间:2022-05-10 11:59:15

高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跨境电子商务异军突起,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已经先后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或改造其原有专业增设此方向。但课程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课程教学存在各种问题。本研究认为应建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课程体系,而且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实践技能。

关键词:跨境;电商;实训;课程;建设;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一、引言

“互联网+”的时代给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培育具备外贸、电子商务和外语三种能力的跨境电子商务(以下简称“跨境电商”)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中之重。但在高职院校中,跨境电商是一门新兴学科,课程体系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二、跨境电商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理念

我国高职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已有近40年历史,但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仍然有待转变,特别是无职业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师,对职业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问题集中表现在重视知识讲授,轻视实践技能培养。另外,由于跨境电商专业建立历史极短,不少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原因,用文科课程的讲授方法来讲授跨境电商的专业课程,非常影响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高。

(二)学习观念

通过访谈,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观念需要转变,主要体现在:他们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都等同于知识记忆。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似乎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但当要求学生进行实训操作时,便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其次,部分学生的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愿意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或集体工作,在小组活动时自顾做自己的事情。第三,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或多或少与网络有关,所以课程大多在可以利用网络的实训室进行,因而不少学生常利用这些上网的机会玩游戏和浏览网页。

(三)实训教学投入不够

相对来说,跨境电商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高校的实训室建设还没跟上脚步。之前的贸易类实训室多为对外贸易、语言、电子商务类,仅仅与跨境电商相关,远远满足不了实训教学的需要。第二,实训室建设需要层层审批,涉及到资金分配问题。而资金分配又与学校的专业建设需要以及项目支持相关,因而不少高校的跨境电商实训室都处于将申报、在申报和在建设的状态,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第三,实训室的建设还牵涉到场地问题。高职院校大多占地面积较小,即使已经建设新校区的院校,其可用的场地也已较少,只有改造或升之前的相关实训室。最后,有关跨境电商的实训操作软件种类不够多,仿真度一般,这是实训投入不足的客观因素。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

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同时具有外贸、电商和外语三种能力。这种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人才市场紧缺,加之我国跨境电商的起步较晚,行业精英大多在教育行业之外,所以高校急缺这类人才来填充师资队伍。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跨境电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该专业能够胜任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目前,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或方向的高校也很重视这方面师资的培养,如与阿里巴巴的下属企业合作学习平台操作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假期到跨境电商企业挂职以及要求教师自学等。但是,这些教师的受训时间普遍较短,而且专业背景各异,对跨境电商的理解程度有不小差异。所以,眼下高职高专的跨境电商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建设和打造。

三、跨境电商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从企业方面来看,跨境电商人才主要分为两类:运营类和服务类。每一类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传统外贸企业转做跨境电商,对跨境电商运营类人才的需求最大,国内电商运营类企业则对通关和外语类人才求之若渴,而传统的外贸工厂和个体从业者则需要两方面的人才。

从高校方面来看,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主要涉及到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三个专业。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将跨境电商纳入课程教学,它们主要采取的是改造专业课程的方式。通过对跨境电商企业的走访,我们总结出能够胜任跨境电商主要岗位的复合型人才所需具备的核心知识能力结构:

1.具备扎实的书面英语、俄语等翻译和写作能力,能写出准确,清晰,实际应用的书面表达;

2.具备在线销售B2B和B2C等相关技能,如熟练使用速卖通等平台;

3.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如Office、PS等图片处理工具;

4.掌握目前跨境电商出口主要物流方式;

5.能熟练掌握商品分拣、包装、出库、通关流程,进行物流跟踪与反馈;

6.了解客源国文化、消费心理学和客户管理知识。

四、高职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

根据跨境电商专业的特点,我们建议建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应包括基础英语、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翻译、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单证缮制。

(二)专业核心课

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跨境电商营销、跨境电商支付、跨境电商实训、跨文化商务交际等、商务通讯技术。

(三)专业拓展课

文案写作、SEO搜索推广、商务谈判与推销、网页编辑与美化、小语种(俄语和西班牙语等)。

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专业建设也是不断推进的,所以专业教师应该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深入持续地与跨境电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完善实训教学体系。一方面,学校应该对要合作的跨境电商企业作全面地了解,与有诚意的企业合作,与电商企业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实现校企对接的良性循环,建立系统和标准化的实习实训机制。学生在企业能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企业有步骤地教会学生跨境电商的销售、支付、客服和管理技能,让学生对企业的整个工作流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可以作为实训教学的一部分,纳入实训教学体系,让实训教学实现系统化并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应该做到校企双赢。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打造学生创业平台或基金项目,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让学生在各种跨境电商平台自主创业。另外,学校也可以选择优秀企业,共同开设订单班。根据跨境电商企业的具体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优化实训条件、引入高仿真或真实项目。高职院校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时,应尽量引入真实项目,将其融入跨境电商实训教学、暑期专业实践、顶岗实习乃至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课程中,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目前速卖通与高校的校企合作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高职院校可依托速卖通这样的第三方平台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进行真实、低风险的商业操作。

最后,多种途径推进课程体系实施。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引入平台企业和商务顾问,加强教学和实践、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的深度融合,将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践行现代学徒制。开展现代学徒制,可以推进跨境电商专业招生与招工的一体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还应推进跨境电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教师互聘共用,共同建立人才培养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推动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体系与跨境电商企业的的人才需求无缝对接。二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类比赛和资格证书考试的引导作用。各种技能大赛能够激发W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实现“零距离”上岗。同时,职业资格取得的过程是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理解,自我监督和完善的过程。因此,跨境电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时,要充分发挥技能大赛和资格证书考试的双重引导作用。

五、结语

跨境电子商务方兴未艾,为高职院校的学科发展和学生的就业增加了一种选择。目前,该专业在职业院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课程体系。同时,职业院校要深入持续地与跨境电商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完善实训教学体系,优化实训条件、引入真实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应开展现代学徒制,利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资格考试推动课程体系不断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吕宏晶.跨境电商实训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96-98.

[2]李宪雄.互联网+的跨境电商课程模块教学探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6:133-140.

[3]周婷.以创业为导向的跨境电商创业项目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0:250-251.

[4]李瑾.跨境电商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6,17:439.

上一篇:对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的公平观与平等观的... 下一篇:论新时代高职大学精神的重塑与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