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时间:2022-05-10 01:41:19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成因。主要有:传统观念影响;社会评价体系;自身成长环境;自身价值观;就业压力;自我认知;环境认知;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因素。

【关键词】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是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利益和情感。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对此尤为关注。出口决定入口,就业率的高低,就业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招生质量,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办学前景,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发现高职学生就业时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1、急功近利

大部分学生重视工作地点、重视工资待遇,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他们嫌工作太累时间长,嫌工资待遇不如老员工,嫌生活补贴太少,和自己期望的数值差距太大。

2、患得患失

高职院校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既考虑工作地点、薪金、岗位性质,又担心个人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等各个因素,瞻前顾后,目标不确定,徘徊反复,难以决断。

3、依赖他人

在就业时大部分学生依靠学校推荐,即使学校安排的岗位他们有诸多不满意,也几乎没有人放弃这个机会而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而那些不完全依赖学校的学生,不是依赖家长,就是依赖亲戚朋友的帮助。

4、羊群效应

在择业过程中,能考虑自身条件的学生很少,而主要是听周围人的意见, 看同学们的选择,往往一窝蜂似的随大流,盲目从众,却从不主动去了解这家单位的具体情况是否适合自己。

5、自卑畏怯

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缺乏应有的自信心。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出现害羞、焦虑、内疚、忧郁、失望等一些特殊情绪。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也不敢表达出来,甘居人下,使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无法正常发挥。

6、贪图享乐

高职学生的首选就业地点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或者西安等省会城市,怕贫困地区偏远地区条件差,困难多,缺乏大都市的热闹和繁华。

7、互相攀比

择业时许多学生 “参照身边的亲戚朋友的情况”,“看同学们的选择”。表现出大多数人选择高薪、大城市就业,看同学、亲戚朋友的选择而做决定,都是攀比心理在作怪。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形成因素

1、传统观念

中国人向来奉行 “学而优则仕”的评判标准,各等级的个人可通过“学而优则仕”的途径改变自己的处境,从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进而彻底改变自身乃至家庭的命运。就是在“史无前例”的时代,一切都被颠覆,但“学优而仕”的传统理念没有发生根本动摇。无数莘莘学子“十年寒窗” 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鲤鱼跳龙门,光宗耀祖。

这条用学历分化出来的就业鸿沟,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无力逾越的心理障碍,是他们在就业时产生自卑怯懦等心理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让自己最大可能地取得社会认可,赢得他人支持与接纳,高职学生在就业时必然会出现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急功近利等心理现象。

2、社会评价体系

目前,对于大学生的社会评价体系标准,一般都源于学历层次高低,源于所在学校的知名度。基于实际能力的评价因为其隐蔽性、难操作性等特点,往往被人忽视。这对学历处于高等教育最低层次的高职学生来说极为不利,在就业市场上出现不公平待遇。这种现状使高职学生从心理上认为,自己根本不是一个大学生,始终觉得低人一等,自卑怯懦心理油然而生,许多学生自惭形秽,甚至自暴自弃。有的学生为了尽快向社会、向家人、向他人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为了能够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改善自己在他人眼中“低人一等”的现状,在求职就业时,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能迅速决断,因而常常错失良机,丢掉了不该丢掉的就业机会。

3、自身成长环境

(1)家庭环境。家庭是一个人受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子女最初和经常的教育者。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待人接物的态度、处世做人的原则,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会影响人的健康成长。父母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习惯、性格、兴趣爱好等形成关键性的影响,对塑造这个孩子一生的人格走向起着重要作用。家长是否尊重孩子的人格,对孩子的期望值是否适当,家长自身是否尊重知识、有求知欲,家长对待孩子学习成绩的态度,家长是否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等等,都会对一个人的身心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作用。不良的家庭环境甚至会给人造成隐形的心理创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不知所措,束手无策。要么盲目跟风,要么消极等待怯懦后退,要么依赖父母,寻求庇护,甚至因没有应对之策而主动放弃。

(2)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同样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远离家庭的温暖、远离父母的庇护,只身在外求学,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甚至于失控的状态。身边的老师言行举止对他的影响是直接而深远的。好的老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给学生传递着正能量,促进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

另外,在学校环境中还有一方面的问题存在,那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攀比斗富。学生中以父母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划分人群。许多学生讲名牌、讲气场,攀比心理比较严重。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问题,他们急于改变现状、改变命运,在就业时患得患失,唯恐重蹈父辈覆辙。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好坏,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学生心智成长的因素。比如比较看重金钱,比较重视社会地位,人与人之间相当冷漠,缺乏必要的信任,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现象比较普遍,诚实守信、互助感恩的优良传统逐渐缺失。特别是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明目张胆的“公权利寻租”、“权钱交易”现象的存在,必然会给高职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是非判断标准,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这种影响不仅会表现在其求职和就业过程中,甚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4、自身价值观

高职院校学生正面临着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时期。时代要求学生要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各方面进行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如何做人。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人意。

(1)权力、地位、金钱观。权力、地位、金钱,这些东西都是极易诱惑人的东西。能否正确对待这些问题,是决定一个人思想境界、个人品质的重要标准,是一个人人生价值观的“试金石”。高职院校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处理不好这三个极具诱惑力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思想上受当前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思想深处存在唯利是图的急功近利心理。这种思想的存在,使高职学生无法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无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必然会在求职时产生各种各样的错位现象,会处处碰壁,使求职失败。

(2)现实与理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表面看起来这好像是一句调侃的话,其实这是高职院校学生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一种认识,是他们从心理上对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感、差异性的起码认知在思想上的真实反映。

当他们要面对以学历高低论能力的冷酷现实时,支撑他们心理平衡的天平倾斜了。当他们满怀信心充满希望地想找份工作报效祖国、孝敬父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时,却遭遇用人单位以学历高低给待遇、选岗位的做法,他们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

5、就业压力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就业压力只不过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一种压力。压力是不会直接产生心理问题,而是经过认知系统、生物免疫系统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多种中介因素,压力才会以多种现象在人身上表现出来。正确的、科学的以及合乎逻辑的认知会降解压力强度,错误的、非科学的认知会使压力的强度膨胀;人际关系和谐,朋友多多,彼此关心、相互帮助,就可以降低压力的强度。而社会支持系统不良则会使压力的强度膨胀;免疫功能强能够抵御平衡由压力带来的非正常化的躯体变化,使压力不向躯体化方面发展,免疫功能低下,压力易于以躯体化的形式表现为身心障碍。

来自于整个人才市场供求矛盾的压力,来自于以学历论能力,确定待遇的人才选拔规则的压力,来自于自身各方面条件限制的压力等等,对高职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使他们在就业时瞻前顾后、自卑怯懦、患得患失。

6、自我认知

客观的自我认知是使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对自己评价过高、自信过分,评价过低、缺乏自信,都是对自己评价的错位,必然使自己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对接上的误差。因而,在很多情况下,不但难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施展,而且必会遭受挫折。

高职学生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因而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这使得他们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要么沾沾自喜,对自己的能力估价过高,以专业人才自居,对就业单位的条件要求过高,对就业岗位的配置期望过多。要么则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自怨自艾,妄自菲薄,甚至认为高职院校根本就不是高校层次等等。这种情绪一旦出现,必然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这对个人能力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不能准确自我认知的现状,使高职学生缺乏起码的就业择业条件,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盲目状态,必然会随波逐流,盲目从众。

7、环境认知

就业环境是学生就业的外部条件,是影响学生判断的最直接的因素。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在即将离校就业时,对自己要进入的行业情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完全处于一种盲目状态。他们对出现在个别人身上的不良社会现象认知不足,因而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对未来完全丧失信心,又使一些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要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要么急功近利,自私自利。这种思想和认知严重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影响到高职学生职业目标的确定。

8、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当前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价值和意义,更没有针对性地做出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学校也没有结合高职院校学生个人特点与理想追求,切合社会发展需要、行业发展需要与职业发展需要,开设科学合理的,具有个性特色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学习与择业决策给予合理引导。这是形成高职院校学生盲目从众等就业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形成,既是传统理念、社会评价体系、自身成长环境等外因的作用,更是学生自身心理素质较差,就业压力大,没有详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既对自我认知不清楚,又对就业环境认知不到位,还不积极做好求职准备工作等内因造成的。只有对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有深刻认识,才能对症下药,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陈姗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 贺孝忠,张友福.对独立学院学生个性特征与就业走向的思考[J].新西部,2010(5).

【作者简介】

王 蓉(1967.11-)女,陕西咸阳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社会学。

王瀛涛(1964.12-)男,陕西咸阳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学.

上一篇:男性支原体检测方法的改良探讨 下一篇: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应用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