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原因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5-09 10:49:36

谈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原因及应对策略

摘 要: 小学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知识是语文教师的责任。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常让“教师费力,学生吃力”,双方都吃力不讨好,造成语文课堂教学低效。语文课堂教学低的原因主要有提问不精,学生自身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大段板书,独唱与灌输,越俎代庖与放任自流,目标不明、重点不清,知识多、情感少,等等。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作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重视文本内容的品读;精炼课堂教学的语言;追求高效课堂,以学生为本。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低效原因 应对策略

语文是人们之间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让学生掌握好语文知识,是语文教师的责任。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费力,学生吃力”,造成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我认为造成语文课堂教学低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提问不精。

课堂上的提问缺乏精心设计,表现为:一是没有广度。问题只面向少数学生,学生参与面窄。有的教师先把学生叫起来再提出问题,造成的直接结果是:被提问的学生由于紧张,不知所措,难以很好地回答问题,而其他的学生只能当看官――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二是没有难度。教师一提问人人举手,没有提问的必要。有的问题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提问成了一种装饰,白白浪费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三是没有梯度。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没有一定的梯度,学生根本无法解决,造成“万马齐喑”。这样的问题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影响了课堂气氛,效果当然很差。

(二)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首先,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是导致语文水平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希望取得好成绩,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愿多动脑、动手、动口等,学习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一曝十寒”、“偷工减料”等自欺欺人的情况。其次,不恰当的学习方法是造成学生语文水平低的又一原因。素质教育已推行很多年,可是仍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只盲目地学“课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背和记,不能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造成学生知识积累少,课内外知识不能很好地结合,语文学习与生活脱节,学生学习出现厌学情绪。最后,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与生活相脱节,使语文学习缺乏生活来源。

(三)大段板书。

农村小学很多教师平时教学不主动使用多媒体技术,甚至懒用小黑板。大段的文字、图表、例题在课堂上板书,白白浪费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时间。新课程提倡教学手段现代化,其目的之一就是解决这类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敬业、爱业、乐业的教师都应主动钻研新技术,使用新手段,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独唱与灌输。

一些教师像音乐家举办音乐会一样,课堂上一人独唱到底,学生只需要欣赏。教师讲得唾沫横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没有参与,没有感悟,没有探究,没有兴趣与成就感,当然也就没有知识的构建,课堂教学也就效果不佳。

(五)越俎代庖与放任自流。

该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教师迫不及待地把结论说出。这种替蝶破茧的做法只会导致学生思维的惰性,影响思维品质的形成。该由教师点拨指导的,教师却缺席退位,从而使学生自主难能化、合作泛滥化、探究无意化,课堂也就变成了牧场。

(六)目标不明,重点不清。

学生对课堂目标不明,学习方向把握不准,偏离教学目标,探究无意义;教师教学平均用力,没有重点,白白浪费时间,干扰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挫伤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造成了课堂教学低效。

(七)知识多,情感少。

一些教师把课堂教学等同于知识传授,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情感与信息交流。这些教师常常上“目中无人”的课,只专注于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师生情感、学科情感培养”这一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那么,如何改变课堂低效的现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应对策略。

(一)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目标。

目标是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一个结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最近发展区”,说的就是如何给学生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有些困难的学生,目标要低一些,一天只要学会一个字,就是进步,教育家魏书生能让一个只考6分的学生经过一学期学习成绩达到60多分,这就是进步。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降低标准,以字词句为主要教学内容,对于其他理解性的内容可以不强求;对于思维灵活、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每天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只要经过努力,每个学生就能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成就感。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后能进行总结,总结出自己进步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巩固学习的成果。

(二)积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励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就是一种沟通与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同时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走到学生中间;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于学生回答错误的答案不要轻易否定,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

(三)重视文本内容的品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充分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语文教学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语文教科书。语文两大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和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脱离了语言文字,“工具”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所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就是语文教师必须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文本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而挖掘教学训练的要素,选取符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的教学方法。反之,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不能吃透,不了解文本的编写意图,就会造成教学目标不明、重点不详,教学中就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小学一年级教材《家》这一课,它就是一首儿童诗,只有两句话,第一句话用学生在自身生活中可以感知的事物作比,让学生联想出自己头脑里固有的那个小家,对“家”先有大致的认识;第二句话启发学生由小家联想到“祖国”大家,没有祖国的哺育和培养,我们这一代就不可能幸福、健康地成长,也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对“家”有深度的理解。教师读懂了文本,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认识教材、理解教材。

(四)精炼课堂教学的语言。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语言越简洁,越能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精心预设提问语。同一个问题,提问的方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不恰当地提问会影响学生答题的质量,同时也影响学生答题的速度,进而减少有效的教学时间。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节课时,有的老师设置这样的问题:“鸟的天堂好在什么地方?”由于问题所设疑问太宽,小学生接触到问题时不知该怎样回答,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换一种问法:“鸟的天堂在本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为什么文中有的地方加引号,而有的地方却不加引号?”这样就把学生思维的焦点集中在“有没有加引号”上,学生思考问题的目标就具有针对性,就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2.锤炼讲授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但这并不是不要教师的讲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让学生理解文中的情感,感知作者的意图,因此讲授法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教师该如何让讲授的语言发挥较大的作用,做到精讲、少讲,教学中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讲?教师首先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使自身的教学语言简洁、明了,能在课前设计好的要先设计好;其次要转变教学思想,教学中尽量少讲,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巧用评价语。教学中教师简洁的评价语能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听了同学们的读书,我想起古人的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答得非常好,继续努力。”“拿起笔,不理解的做个记号,打个问号。”“看谁提的问题多?”等等,这样学生更能配合教学完成学习任务。

(五)追求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本。

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掌握学生的学情,学情是教学的起点,而学生的发展则是教学的落脚点。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年级要求,认真、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学情,这样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才能体现“以学定教”。教学如果脱离学生实际,追求“时髦”,就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低效现象,当前全国正在探索提高课堂高效的做法,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会有更多的教师能够探索出先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激活他们的潜能,放飞他们的情愫。

上一篇:交际中的性别语言差异与跨性别交际失误 下一篇:珠江源头语言忌避民俗文化背景下的十二生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