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究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5-09 09:39:09

小学数学研究教学的思考

摘 要:教学与研究是共生互补的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根本职责,要搞好教学,教师就要开展研究,教学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搞好教学的条件。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就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努力学习,要将课堂作为师生合作探究的“研究室”,让学习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富于创造性的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尝试构建一个力图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数学教学模式,从以往课堂上“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师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学习方式生成和建立。

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就要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抓起,从教学的每一天抓起。要分清教学内容,分清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不论什么课型都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要真正做到“落实”二字。从平时教学中我发现,许多时候教师讲得多,讲得很辛苦,讲得很详细,讲得很系统,但学生学到的却非常少,学生掌握率非常低。这主要原因是落实不到位。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案,只关注学案,在复习课上只关注复习资料,在试卷讲评课上只关注试卷,心中没有学生,备课未备学生。讲课只关注书本,不关注学生。目标的确定,教法的选择等也是只有知识而没有学生。要落实就要下苦,就要研究学生,把重心从课本上转到学生身上。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研究,在备课上,教师必须明确每堂课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样教,训练什么、怎么训练。首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必须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其次,进行学法指导,以小组为单位,调动合作的力量;第三,设计的练习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量力性,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第四,要考虑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预测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以备课组为单位,共同探讨,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下面以升学复习课为例做一说明。

一、树立一个意识:应试意识

升学考试是选择性的考试,毕业考试结束以后学生进入复习迎考阶段,这个时候教师、家长、学生,包括社会都想得到或看到一个理想的成绩。好的成绩可以说失众心所向。那么,如何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成绩,这就需要研究,这个时候应把平时的素质教育口号变为应试教育的口号。

1.要研究考点,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要把客观化,要集中精力,下苦功夫把该记的记下来。

2.要研究考技,怎样才能得高分,有什么绝招,有什么窍门,把这些东西教给学生,学生就能得高分,这还需要学生将知识方法实践化,学会运用。

3.要研究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问题教学是目前教学改革中新产生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提出了问题,教师的教学就有了针对性,有了实效性。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学从学生的学习抓起,以学论教,问题是教学的起点,也可以是教学的终点,学生根据各自的水平自主发挥,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反馈,引出这节课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难点,从而更出色地完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问题提出来了,这是教学的第一步,说明学生开始学了,学生用心想了,这时候学生就有了渴望,有了动机,紧接着就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出现时,教师才给予即时点拨,给他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三、善于进行反思性研究教学

反思性研究在复习教学中更应该引起重视。反思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运用学生学的结果不断地检验自己。同时,它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进一步理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

总之,教学与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教学中重视了研究,教学就会走向有效之路,教学质量就会提高。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把研究与探究放在首位。

(作者单位 陕西省白水县北关小学)

上一篇:活动化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三改”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