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当“教师”不当“讲师”

时间:2022-05-09 04:16:59

坚持当“教师”不当“讲师”

摘要: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农村中学生的厌学情况日趋严重。作为农村教师,应有所坚守,以“育人必先律己”的准则和无私的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真诚地关爱每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真正成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

关键词:“讲师”;职业素养;博爱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37-02

我校是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学校,学生家长一般文化程度不高,收入一般,有的家庭还要负担多个孩子的上学费用经济紧张,对孩子的学多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家庭与学校教育的重视不同步、学生日益严重的厌学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在免除了农业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教科书费,农民收入增加以后,原以为农村教育工作会有较大的发展与变化,但其实不然,很多情况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有根本改观。很多学生在物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抵挡不了时代高度信息化发展的诱惑,整天手机不离手,回家通宵玩电脑,满脑袋都是游戏,QQ聊天。没把学习放在心里的学生明显增多,选择放弃学习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依然缺乏认识与重视,现在不是上不起学,而是觉得孩子读书没用。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学好最基本的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但对于学生的这种选择,有时却很无奈。有的老师上课为了尽量减少与学生的冲突,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讲完课就算,下课戏称已经上升成“讲师”;有的老师苦口婆心,不轻言放弃,过后却看不到任何成效,有时甚至受到学生不该有的侮辱,只能自个偷偷抹泪。当“讲师”,还是坚持当好一名“教师”?从我们踏上三尺讲台,我们就清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育人,要使其先成人,后成才。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所以无论你身处何处,无论多难,只要你还选择留下,就应该坚持。但如何坚持,这就需要老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深厚的知识内涵。“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这个标准衡量,老师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于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要真正做到育人,教师就要以“育人必先律己”作为自身言行的准则。

一、自我修炼

1.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教学中两个重要的人物就是教师和学生。那么学生喜欢什么呢?一般而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四有教师”——有广博的学识,鲜明的观点,丰富的情感,教学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就要有:(1)教师认识的修炼。管理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示范,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2)教师教学行为的修炼。一方面,教师必须要努力钻研,扎实自身的理论基础,认真分析自身学科的特点,从所要教的知识中提炼总结出有效学习的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教他们如何学。另一方面,教学行为的修炼是教学举止的修炼,包括上课的语言、表情、书写、站姿、手势……一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关键看老师上课的方式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师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不可忽视的,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不仅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其人格。如果教师心理不健康,其影响将会是总体的、社会的、长远的。试想如果我们把一个个活泼健康的生命“培养”成一个个冷漠、孤僻、严重自卑、性格不健全的人,更甚者,有的老师一句恶语导致学生的轻生,这样的老师,罪莫大焉!所以有人用“庸师”与“庸医”相比较,“庸医”只是害人一时,而“庸师”可能会害人一世。而且更可怕的是,这种伤害是思想上、精神上的伤害。所以只有教师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学生才能更好地享受教育。

二、以爱为本

同志曾经说过“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1.对学生的爱要发自内心,爱要真诚。老师如果只是纯粹地把教书当成是赚取生活费用的来源,缺乏一颗真正关心呵护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那又如何谈得上育人?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宽容,以同龄人的心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并善于进行“心理移位”。农村的孩子一般因父母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也缺少自信,这就需要教师能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能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相反,如果教师不信任、不尊重学生,尤其在公共场合,哪怕是无意识地用羞辱的语言去刺激学生,在学生面前,教师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础和权力。陶行知说,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让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感染每个学生。

2.爱学生要做到博爱。作为教师,要以博爱的心对待每个学生,真心热爱所有的学生。但在施教中,不要信奉一视同仁的原则。对于家境贫穷的孩子,必须重视他们的困难,给予更多的关怀;而对于学困生,要少点冷漠,多给一点鼓励。农村的学生从小兴趣教育相对城市学生来说少了很多,没有追求与特别的兴趣支撑,很多时候会自我迷失,随大潮,向往城市,却对前途一片茫然。所以教师应帮助农村的孩子认识农村,热爱农村,适时地予以指引,帮助他们找寻人生努力的方向。同时,应对学生严宽有度,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按照有关的各项纪律和标准严格要求学生。该批评时就批评,但批评教育应是善意的,艺术的。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应使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温暖。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关爱和培养学生,了解各个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让孩子相信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教师是教育之本,我们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更应关注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力。每一位农村教师都应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把自己看成是一盏明灯,心甘情愿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只要你还站在三尺讲台上,你就应该牢记作为教师的职责,带着你的真诚,用你的爱去关心学生的成长,点燃他们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回到教育的原点[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出版社,2004.

[3]堂春玲.以爱为本,用心育人[EB/OL].2010-05-17.

上一篇:教师管理人性化策略 下一篇:试谈" 同心" 思想对统一战线科学发展的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