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为主” 教学生学会学习

时间:2022-10-10 03:28:23

坚持“三为主” 教学生学会学习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世界性的教改口号,并作为现代教学的任务被明确提出。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这就必须处理学生、教师、训练三者的关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独立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三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81-02

“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是叶圣陶先生对自己几十年从事教育活动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对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可行性教学模式的期望。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知识迅速更新,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死啃书本、记死知识,学生对“学会学习”的需要变得非常迫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世界性的教改口号,并作为现代教学的任务被明确提出。“现代社会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这就必须处理好学生、教师、训练三者的关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独立学习的主人。

一、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和发挥,决定的因素在教师不在学生。(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2)还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3)培养质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做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

二、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导”,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因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既要从观念上彻底转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看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发展,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引导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发展自我。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和动力。满腔热诚地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思维的门扉是教师实施教学和充分体现其主导作用的第一要素。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起,凭借外来的简单刺激往往难以奏效,唯有成功的满足、收获的愉悦才能转化为盎然的兴趣。

3.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碰到的困难肯定比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多得多,因此,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对帮助学生克服自学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具体做法是:(1)开展讨论,发挥群体的优势。对于一个难题,让学生在思维的多向流动和撞击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他们会在多流向思维的交流中,或校正、或补充、或选择,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2)有意控制,使学生思维定向。学生的思维有时难免“旁逸斜出”,而这种多流向的思维,有时会使学生的眼睛蒙上一层云雾,教师如果不进行有意控制,让学生思维定向,学生往往不容易走出低谷。(3)及时点拨,给学生指点迷津。学生在自觉思维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号暂时中断”的现象,教师应及时做出反应,为学生暂时中断的思维线路搭桥铺路,促使其“突然接通”。

4.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应充分体现为向学生传授方法,为学生独立探求知识提供开门的钥匙、渡河的舟楫,改送与学生金子变为给学生以点石成金的指头,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我们觉得学习方法多种多样,而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打通自觉探求的思路,乃是最为紧要的。教师应该结合语文教学活动,有机地指导和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周密、深刻、富有创造性。

三、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学生的练习过程是把学习理论用于学习实践的过程,是复习、提高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教学中“满堂灌”实不可取,行之有效的则是“精思多练”。怎样“精思多练”呢?(1)安排练习要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中等生和学困生可多做一些巩固题、必做题,进行水平测试,使其“挑一挑,摸得到”,增强学习的信心,最大限度获得喜悦。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可在水平测试的基础上进行提高题训练,保证他们“吃得饱”。(2)“精练”还得“多思”。练必须要有收效。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某些题型虽然反复训练多次,因缺乏必要的思考总结,考试中屡次失败。因此“精练”还得“多思”。“多想出智慧”只有精练多思,才能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精练的最终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做到“三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教学生会学才能落到实处。这样经过教师的辛勤培养,学生才能真正会学,才能成为独立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农村美术教学浅见 下一篇:爱我所爱 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