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工艺

时间:2022-05-09 10:52:49

浅析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工艺

摘 要:钢筋混凝土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水泥以及钢筋等材料来完成的,将这些材料和适量的水进行调和和搅拌,再经过机械加工形成一定的硬化结构。这一结构的稳定性极强,因此在一些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工艺方面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旨在给相关的施工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构造物;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工艺

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需要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要求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保证施工工艺的科学有效进行。通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能,同时也能够进行有效地防震。但是,从我国多数的建筑工程中可以看出,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病害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否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相关的施工人员要从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入手,保证施工的高效性。

1 构造柱的作用

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构造柱的运用主要是加强墙体之间的连接作用。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剪能力。构造柱的应用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在各项工程建设中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构造柱主要是针对砖墙的建筑,防止墙体的开裂,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在建筑的墙体周围采用的主要是双向的压力状态,降低了墙体的变形能力,进而提高墙体的稳定性。

2 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和原因

2.1 楼层间构造柱轴线错位

在构造柱应用的过程中,出现轴线错位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在混凝土材料的浇筑过程中,没有认真对钢筋的骨架和位置进行调整,在进行下层放线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构造柱的错位,所以,上下层的贯通性丧失。构造出出现了轴线错位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存在着建筑的安全隐患。

2.2 箍筋拉接筋没有满足要求

在墙体和构造柱之间需要设置相应的拉接筋,通常情况下都是两根,同时要相隔500米。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伸入到墙体内。另外,在构造柱和圈梁的节点处要架设相应的箍筋,同时要将加密的范围以及箍筋的数量进行控制。每两个顾金金的距离不能超过10cm,最重要的是构造柱的钢筋需要绑扎相应的接头。绑扎的接头需要控制长度,另外还要进行间隙的控制。但是在多数的工程建设中,由于施工的技术应用不到位或者是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使得钢筋的箍筋设置不合理,或者是没有严格地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造成构造柱结构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2.3 构造柱断条

出现构造柱的断条是较为严重的一种质量病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有构造柱内部的箍筋或者是拉接筋以及各种钢筋构造交叉到一起,而且,钢筋的绑扎工作不到位。在混凝土浇筑的工作中,会受到一定的因素的影响,而且构造柱会出现严重的柱腔受损的问题,这就对混凝土的填充问题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有些建筑工程中,施工单位为了偷工减料,采用级配较低的砂石,有些砂石的直径较大,在浇筑的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到构造柱的稳定性。另外,混凝土的浇筑工程结束之后需要进行合理的振捣工作,这一环节的工作做得不规则,或者是出现振捣不周的问题也会造成构造柱的断条问题。给建筑工程造成一定的损失。

2.4 构造柱烂根的现象

根据构造柱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构造柱在砌筑完成之后,需要最后我那个构造柱的内腔中关注相应的混凝土材料,以保证其稳定性。但是,在浇筑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凝固的时间较长,或者是,柱腔中的环境很很多不确定因素。会造成构造柱的烂根问题。主要是由于根部杂物较多,而且,砖渣或者是砂浆等清理不够。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烂根的现象。

2.5 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露筋和麻面是混凝土存在的主要问题。支模前,钢筋骨架上没有绑扎混凝土保护层蛰块,致使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同时,有的钢筋位置不准,造成露筋现象;混凝土浇捣前,模板和马牙搓砖墙未作充分湿润,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分,被砖墙和模板吸走,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和酥松现象。混凝土接搓不好。混凝土浇捣前未清除模内的木屑、碎砖、落地灰等杂物,也不用水清洗,使前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不能紧密相接,构造柱的整体性不能保证。

3 构造柱施工工艺

3.1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小砌块砌体,应当按照绑扎钢筋、砌筑墙体、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施工顺序进行。

3.2 墙体与构造柱连接的地方应当汽车昂马牙搓,从每层构造柱的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形成100mm宽、200mm高的凹凸槎口,柱墙之间应当采用2跟直径为6mm的拉结筋拉结,间距控制在400mm,没变伸入墙内,长度控制在1000mm或者伸出洞口边上。

3.3 构造柱两侧模板必须紧贴墙面,支撑必须牢固可靠,严谨板缝漏浆问题的出现。

3.4 构造柱混凝土保护层应当设置在20mm为最佳要求,同时不能够小于15mm。混凝土塌落度也要进行严格控制,一般设置在50~70mm为最佳状态。

4 保证构造柱的质量控制措施

对于嵌在墙体中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一般是先砌纵横墙,在墙体砌完后形成“柱腔”,即预留构造柱的位置。构造柱随着墙体和圈梁的分层砌筑和浇筑,进行分柱段施工。为了保证构造柱的中心线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必须使预留的“柱腔”位置准确。因砌筑时要经常检查构造柱钢筋骨架的垂直度,钢筋骨架调直校正后立即用墙体拉结筋固定其位置,然后在浇捣混凝土前将构造柱中心线引向圈梁模板或“柱腔”上口,使钢筋骨架中心与柱中心线对齐,这样才能保证构造柱的正确位置。

钢筋骨架应随分柱段施工面分段绑扎,绑扎点要牢固可靠,避免错位和滑移。竖向搭接头长度一般为35d,构造柱箍筋应在圈梁上下均不小于1/6层高或45cm高度内,箍筋间距不大于10cm。对于沿墙体每隔500mm设置一道2根拉结筋的要求,必须严格要求砌筑者随砌随放,并保证放入固定在密实的砂浆水平灰缝中。严格执行配合比搅拌工艺要求。粗骨料粒径宜用2cm下。坍落度宜控制在5~7cm。分段浇筑时要按规定留置相应试块。

构造柱混凝土通常是分段浇灌的,一般每层作为一个施工段,柱段的施工高度不宜大于2m。每层柱的底部预留清扫口,以方便在浇灌前清扫柱模板内的砂浆、木屑、砖碴等杂物。新的混凝土柱段浇捣前,对衔接处的旧混凝士面需铲除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再用构造柱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灰砂量配置成水泥砂浆,铺在旧混凝土面上,厚度为12cm,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有可靠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是工程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结构,主要是为了保证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找到正确的施工方法,防止构造柱的病害问题,将构造柱的功能发挥到最优。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春燕,贝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质量控制措施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6).

[2]李顺孝,董志平.浅谈构造柱的质量通病及治理[J].浙江建筑,2004(4).

[3]王华.多层砖混结构住宅应重视构造柱的工程质量[J].山西建筑,2001(6).

上一篇:建筑电气设计中节能技术措施的运用 下一篇:浅析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