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患者护理研究

时间:2022-05-09 04:47:03

创伤患者护理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急诊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5例。对照组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龄21~67岁,平均(42.9±3.8)岁;交通事故59例,利器刺伤9例,高处坠落5例,砸伤2例;单脏器损伤47例,复合伤25例,挤压伤3例。干预组中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22~69例,平均(43.8±4.8)岁;交通事故56例,利器刺伤10例,高处坠落6例,砸伤3例;单脏器损伤45例,复合伤26例,挤压伤4例。所有患者的急救时间均在伤后1~5h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严重创伤急诊患者在入院前的护理方式以抢救为主,急诊护士根据ABBCS的方法开展具体实施,A(airway):起到是否有堵塞现象;B(breath):呼吸的频率和动度;B(bleeding):患者主要伤处;C(circulate):末梢循环、脉搏血压;S(sense):患者的意识处于何种状态[2]。在接受患者后,立即开展实施全面监护实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严格保证呼吸道与经脉通道的顺畅。并开展输液处理,剂量1000~2000mL,避免休克情况。密切监控患者病情变化,如发生病情加重情况立即上报并采取手术治疗方式。

干预组护理方法:对干预组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全程干预措施,具体的操作遵循以下几点:①病人入院后跟随医生展开有效访视工作,全面的了解患者创伤、疼痛及空饱腹状况等,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作为开展的护理措施的基本依据,避免干预措施不良或并发症情况。②在观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同时,开展适合的心理安抚工作,消除不良心理问题及焦虑情绪。依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术前准备,降低B超、X线、CT等相关检查的时间。③积极配合医生开展相关手术操作,术前迅速稳妥的准备手术需要的各种仪器与器械。④在手术接手后,检测患者血压、脉搏、意识等情况,对患者的病情做好记录并开展评估。向患者及家属教育宣导术后护理中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并对患者实施心理调节干预,避免加重病情。

1.评判标准

①抢救成功率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作为判断依据,经急救后无死亡且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病情对生命与活动无影响的患者均为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例数/总例数;②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看展满意度调查工作,对护理方式、时间、结果等情况均未表示不认同的视为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综述;③监测急救后的并发症情况,1位患者出现1种或1种以上的并发症作为1例并发症情况。以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情况作为评判标准,观察患者具体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后准确记录,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2.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别,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口数量逐渐增多,环境与交通等情况也逐渐发生变化,致使严重创伤患者的数量出现了增加趋势。这些创伤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并且严重创伤急诊病人的病情变化通常十分迅速,伤情一般比较严重和复杂,这就要求医疗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治疗和护理水平[4~5],护理过程中需要把握抢救时间、观察各项体征及预防并发症情况,依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保证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通过对75例患者在基础抢救护理的方法上增加全面整体的干预模式,患者成功抢救率89.33%,并发症发生率9.33%,患者及家属满意程度为86.67%,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救治效果。与仅接受基础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护理效果有一定优势,充分说明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护理中需要增加具体有效的护理办法,投入更多的具体措施,能够有效增加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病情。在陈桂莲[6]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研究中,在护理干预过程中通过强调抢救时间保证与护理手段加强,最终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说明在严重创伤的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自身能力,保证各环节的连续性,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程度。

作者:杨璐 单位: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

上一篇:免疫胶体在医学检验的进展 下一篇:高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