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反思

时间:2022-05-09 02:26:21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反思

【摘要】设计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兼顾学生的差异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出有层次的、具体的且易于操作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分析了河南省第十二届英语组教学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教学目标,发现这些设计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层次性不明确、过于笼统、宽泛。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建议:学会移情、分层教学、搭建支架。

【关键词】教学目标 英语教学 技能大赛

河南省第十二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于2014年11月7-9日在河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省25所院校的22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其中初中英语组有21名选手。比赛形式和内容为说课、答辩和才艺展示三个环节。

笔者利用本届大赛在本校举行的优势,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观摩法对参赛选手说课文稿中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首先整理出如下图示:

上图中,“K”代表Knowledge and Ability,“P”代表Process and Methodology,“E”代表Emotion,Attitude and Values,“C”代表Culture Awareness Objectives,“S”代表Learning Strategy Objectives.由图可知:本次大赛中,所有选手在教学目标中都设计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目标,占总人数的100%;3个选手设计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占总人数的14.3%;19个选手设计了情感目标,占总人数的90.5%;2个选手设计了跨文化意识目标,占总人数的9.5%;只有一个选手设计了学习策略目标,占总人数的4.8%。可见,本次大赛中19个选手设计的依然是三维目标,只有2个选手设计出了新课程改革后全面的五维目标。

课改前,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改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维教学目标,并对这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级别要求。以文化意识为例,其部分二级目标为: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中外文化差异等;部分五级目标为:恰当使用这些称谓语和问候语,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等。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遵循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全面完整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可持续全面发展,成为综合型素质人才。

其次,笔者对参赛选手的具体教学目标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层次性不明确、过于笼统、宽泛。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相应的建议:学会移情、分层教学、搭建支架。

一、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即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突出其主体地位。以人教版初中英语7A Unit9(以下例子出处相同)一课为例,有选手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Aim of skills: To help the students develop their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2.Aim of emotion: To let the students feel pleasant in study and learn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In addition,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enjoy learning,enjoy living.

该教学目标中,“help ”“let”“enable”等词的主语均是教师,这样的表述体现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是传统的教师角色,与新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违背。

建议:学会移情。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其个性特征、教育背景及已有知识水平等,并进行换位思考,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教学目标时,应避免教师做主语,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将教学目标表述为:By the end of the class,the students will

1.be able to…

2.recognize the new words...

二、层次性不明确

众所周知,个体与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表现在性格特征、知识水平等方面,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有选手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设计为:To get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key points and based on this,to get the students to write an e-mail by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该教学目标用“master”“write”等词来要求全体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master不具有可检测性,在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很难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不等,因此并非所有学生都能达到以上教学目标,这样便会使更多的学生找不到成就感,渐渐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

建议:分层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明确教学目标的大致范围,设计的教学目标应层次分明,尽可能符合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进行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在具体表述时,教师应使用一些可检测的词汇描述教学目标,如recognize,read,spell等。教师还需明确哪些内容针对“全体学生”,哪些内容针对“大多数”或“百分之多少”的学生。这样设计出的教学目标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才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上述教学目标可表述为:All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recognize the key points and based on this,70%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write an e-mail by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三、过于笼统、宽泛

有效的教学目标是用来指导和评价教学的,因此表述应该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且易于评价的。但本次大赛中,有些参赛选手设计的教学目标却很笼统,并且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例:To help the students develop overall ability: 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在该教学目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技能,通过怎样的活动可以达到以上目标,设计者都未曾谈及,这样的教学目标也不利于课堂教学。

建议:搭建支架。教学目标是否具体可操作,直接影响课堂效果。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避免笼统宽泛,力求指令具体明确,说明其预期要达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学会搭建支架,基于当前所学的内容和知识点设计一个情境,因为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与情境紧密联系,知与行是相互的――知识是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进步与发展的。这样便有利于启发和引导学习者,从学习者的表现中即可观察和检测到教学达到了何种效果。

上述技能目标可表述为:Now this term is over.Imagine the new term is coming.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subject in the new term with the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we just learned.

设计教学目标是有效英语课堂的关键环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尤其是刚毕业的师范生,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一定要认真深入地研究教材和学生,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素质,从而设计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既具体又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且灵活多样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真正服务于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夏谷鸣.试论英语教学目标设计[J].英语教师,2009(8).

[3]包丰.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及原则[J].教育研究与评论 (中学教育教学),2011(1).

[4]常海潮.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原则[J].教学与管理,2012(27):97-99.

本文为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研究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英语学科教学教育硕士顶岗教学实践跟踪研究。

上一篇:浅议如何组织轻松活跃的小学英语课堂 下一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途径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