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

时间:2022-05-09 12:38:46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

摘要: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使学生在学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自觉自愿地接受课文中的美感教育,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性质决定的。

关键词:美育资源;审美观;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人物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美的殿堂里生情悟道,对所学知识愉悦耳目触思,从而形成整体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能通过美感、审美、美学等教育,来建构学生人格,让学生在浓郁的美育环境中,感知美,欣赏美,追求美,学习做完美的人。

一、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开掘教材丰富的美育资源

(一)开掘课文中的自然美我们通常把山光水色等大自然中存在的美,称之为自然美。作家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家的审美观点。反映自然美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占有一定的数量。朱自清的《春》,老舍的语文论文《济南的冬天》,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刘增山的《秋魂》,的《沁园春・雪》等,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壮丽的祖国河山和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景色。这类写景作品易于理解,学生也喜爱阅读。

(二)开掘课文中的创造美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显示劳动人民伟大创造力的作品,或古或今,或园林或建筑,都写得极富魅力,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示了劳动创造美。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等,作者以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文笔、高超的美学眼力,在介绍中国的园林、建筑、文物的同时,也无不渗透着赞叹之情,讴歌人民的劳动美、创造美。读这些作品,有一种很高的美感享受,在享受的同时,心头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三)开掘课文中的艺术美艺术美最容易唤起读者的美感。许多课文是文学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结合得较好的优秀之作。课本所选的古景诗词,艺术性很高,常用一两个诗名就画出一幅鲜明的图画,造成一个令人难忘的美好的境界。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杜甫的《望岳》,还有上面提到的一些诗作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仔细领略、欣赏这种经过作者加工改造了的自然美―――艺术美。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学阅读活动,培养健康正确的审美观

(一)针对审美心理,诱导阅读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巨大动力,在课外文学阅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课外阅读采取个别的、分散的形式,从阅读内容的选择,到审美活动的开展,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不会对自己既不熟悉、又无法理解的对象产生兴趣,反过来,如果对审美对象太熟悉,也会减少审美的快乐。最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是熟悉感和陌生感同时存在的作品。唯其陌生,才能使学生探奇寻胜的愿望不断被激发;唯其熟悉,才能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意义,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我常常巧妙地利用这种矛盾心理,来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进行美学教育,提高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对充分发挥文学阅读的美育功能有很大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美学知识教育,总是将美学知识渗透在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又能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去鉴赏作品。如不少同学看过电视剧《红楼梦》,但对其艺术价值无法理解,我就举办《红楼梦人物谈》的讲座;不少同学喜欢看琼瑶的小说,就举办《怎样看琼瑶小说中的爱情描写》的讲座。此外,还注意对各类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不仅教了美学知识,而且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知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审美经验。

(三)组织写作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美的鉴赏和美的创造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到文学作品中各种美的熏陶,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和创造美、歌颂美的热切愿望,因此,认真组织课外写作活动,是充分发挥文学阅读的美育功能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语言优美、方法多样地加强美育教育

(一)用朗读感受美诵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途经,也是学生进入作品的桥梁。一篇文章,特别是诗歌、散文,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语调,通过有声有色的诵读,其声的表现力就足以引起学生注意力和感情反应。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富有感情的范读或示范朗读声像带等作为“导读”,让学生体会、模仿,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使他们掌握朗读的技巧,懂得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要领,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不朗读不能感受春的生机和活力,更不会体味到“小桥流水”般的意境;不朗读《沁园春.雪》,更不能感受到诗中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感。

(二)用说写去创造美。

一方面是听读,烂熟于心;一方面则是说写,百炼成钢。平时训练注重指导练习,包括练习说话,写话,才能够记得牢,才能在表达上见成效。课文中为我们写作教学提供了许多材料,我们定制论文要充分利用。如:同是写“春”,朱自清的《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忆江南》、《钱塘湖春行》等,各具风格,从不同的审美角度,用不同的审美意识,都表现出了“春”的各种风情,创造了美的境界。

总之,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使学生在学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自觉自愿地接受课文中的美感教育,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性质决定的。搞好美育教育,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肩负的又一重任。我们要勇敢地挑起这副重担,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上一篇:浅谈巧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越性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