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化学教学探究

时间:2022-09-19 11:22:41

新课程下中学化学教学探究

摘要:化学作为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中心科学,对于解决人类社会现在和将来的基本需要,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探究

中学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学科,对以后深入的化学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也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论文下面介绍一下“生态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实施方法。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自然而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自动自觉的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标为化学这门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新的目标,当然也给化学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挑战,给了学习者(在学校也就是指学生)新的方法。面对新课改和新教材化学教师应如何把握,取得在新形势下化学教学的新突破,新成绩?本文针对中学化学教学区别于传统的一些新的方法、方式、途径作了简要讨论探究。

一、结合学生、教师实际,确立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初中的学习中又没实行新课改,而初中的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也都相对薄弱,因此学生的主动参与态度和探究创新能力都有待培养。

无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虽然都想积极参与到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中,但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往往又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很容易造成老教师凭经验教学,知识讲授“一步到位”,青年教师照本宣科,“水过地皮湿”;课堂教学讲授多,探究少。这无形中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加大了教材的深度和难度。

二、加强对教育的理论学习,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化学教师对新的课程改革的反应要似“中和反应”而不是“酯化反应”。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教学的认识的提高,还要加强学生对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良好的教育理念思想。在使学生了解化学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的理论方式分析化学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以及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科学作风和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师要学习新课改相关文件,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对新课改的走向有所了解,认识到本次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认识到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要认真学好中学化学的新课标,深刻理解新课标相对于旧大纲的一些变化和联系,搞懂三维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关联性和具体要求。按照新课标,对过去的教学进行一次整体的回顾,重新审视过去教学中的得与失,在新课改精神下找到新的着力点开展教学教育工作。还要想尽一切方法来获取现代教育信息,与时俱进,了解当前中外教育最新动态,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联系教育理论和本地实际,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和简介

针对学生和教师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结合我校以往的教材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我们提出了“生态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广使用。它的基本策略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基础,以学生自发的学习和接受为目的,以课时学案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情景导入]即课堂导入,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选取与本课时内容联系密切的有关社会、生活、科技方面的材料或学生已学知识,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然后,将每课时内容细分成若干知识点,按“问题诱发主动探究归纳拓展迁移应用”四个过程学习各知识点。

[问题诱发]遵循人性的特点,诱发好奇求知的天性。

[主动探究]目的是通过课堂上师生对所设计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引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也是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的具体体现。

[归纳拓展]通过问题探究,要引导学生归纳出本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总结出学习本知识点的方法和规律,论文网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本知识点。

[迁移应用]目的是通过例题、练习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概括整合]目的是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回顾过程与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四、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自主性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有情感,人格独立的个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含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开发思维,教师适时调拨,给学生自主性学习一个有利的空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人为本,梳理正确的教学观,适时实验教学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让每一个学生都预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再根据全班具体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探索去体会。

五、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素质的核心,在一切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要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意识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实验室制法时,根据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要鼓励学生猜想、幻想,甚至是异想天开。

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问题要尽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Na投入CuS04溶液中,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多发与盐的置换,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铜。而是产生Cu(OH)2蓝色沉淀。再如HCI溶液滴入Na2CO3溶液和Na2CO3溶液滴入HCI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往往按常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如果让他们去做一下却比较其不同点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达到想与做的有机结合。

再次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总之,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和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上一篇:创新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实践研究 下一篇:浅谈激励理论在《送电线路运行和检修》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