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动漫高地 重振昔日雄风

时间:2022-05-08 10:46:21

打造动漫高地 重振昔日雄风

上海是全国动漫产业的重地。众多的动漫基地,动漫企业,动漫园区,动漫频道,以及成千上万的动漫迷,构成了动漫文化产业的整体格局。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成功举办之际,我们采访了活动承办单位之一的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贝兆健副局长。他站在政府主管部门的角度,介绍了上海在加快推动上海动漫产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以及“十二五”期间上海动漫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记者:您是如何评价本届动漫游戏博览会的展览和论坛活动的价值和意义的?

贝兆健:本届展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中国馆举办的首个规模宏大、专业化突出、国际化显著的国家级高规格展会。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本届展会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从展示面积参观人次、票房收入、交易总额来看,本届展会与前六届相比均创下了多项历史之最,引领了中国动漫游戏类展会的发展方向。本届展会的主会场总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展会总参观人次达35万,其中主会场观众14万人次,各分会场活动及专业论坛会议观众21万人次;海内外参展商280家,其中海外展商的展出面积达到37%;展会期间交易总额达到43.03亿元,其中场内交易金额达8.13亿元,场外意向交易金额共34.9亿元;五天总票房突破600万元。

其次,本届展会集聚了国内外一流的动漫游戏展商及金融、法律、保险等中介机构,这在国内动漫游戏展会中实属首创。本届展会的展商覆盖了动漫游戏全产业链,共设动画、漫画、基地园区、动漫授权、网络游戏、游艺机、桌面游戏等十大展区,大大丰富了“动漫”的内涵,促进了动漫和网络游戏产业的融合,符合目前业内所倡导的“大动漫”的发展趋势。此外展会还首次引入了金融、法律、保险等机构,通过现场咨询,产品推荐、项目对接、合作签约、参加论坛等各种形式,为动漫游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为跨界合作对接搭建起良好平台,成为CCG EXPO推进动漫产业跨界融合,提供行业保障支持、推进服务创新的一大突破。

第三,展会范围从中国馆内延伸到全上海市,成功营造了“全城动漫嘉年华”的氛围,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欣赏动漫、参与动漫的热情。今年的动漫展首创了“1+5”的大空间展示结构,除了主展馆以外,还设置了东方明珠广场、徐家汇绿地公园、宝山大场动漫街、张江动漫博物馆和苏州论坛五大分会场,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项活动,打造全城动漫嘉年华。分会场活动从7月2日起拉开帷幕,10天共接待了20万人次的观众。此外,海外优秀动画电影和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展映活动分别在世博影城和全市五家影院同时举行,展映《追逐繁星的孩子》等五部首次在国内放映的海外经典动漫电影及《喜羊羊和灰太狼》、《梦回金沙城》等数部国产优秀电影。以上这些措施发挥了强大的同城效应,极大地增强了上海市民参与动漫的热情,提高了国内外各类动漫形象和作品在群众中的知晓度,为动漫游戏产业在上海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四,展会的专业论坛为动漫游戏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CCG不仅致力于为普通市民打造一场动漫盛宴,同时也为动漫游戏业内人士提供了一个高规格的展示、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本次展会共开设论坛,涉及产业链各个环节,聚焦当下动漫产业领域热点话题,包括:中国动漫与儿童教育高峰论坛;中国动画电影发展高峰论坛;中国动漫体验发展论坛;中国手机新媒体(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暨投融资高峰论坛;中国立体动画影视业发展论坛;中国动漫衍生产业高峰论坛等。论坛嘉宾共发表主题演讲数十场,特邀主讲嘉宾79人,其中海外嘉宾20人,专业听众总数达到3762人次,是历年来论坛规模最大、质量最高、专业观众参与人次最多的一届。比如分会场之一的苏州动漫影视创意投资大会邀请到当今国际动漫业界权威和重量级嘉宾前来为中国动漫作品“走出去”“把脉”。嘉宾包括3D版《蓝精灵》的总监丹•罗贝尔、电视动画《功夫熊猫》的导演兰迪•拉莫斯等。据参与论坛的嘉宾和听众反馈,论坛话题引领当下热点,视野高端,现场互动活跃。无论是话题设置、嘉宾邀请还是专业观众的参与度,都体现出了高规格、专业性和国际化。

第七届中国动漫游戏博览会不仅是展示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动国内外动漫游戏企业实现合作与交易的良好平台,更是推动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开发上海“后世博”时期文化创意资源的重要体现。作为文化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重点打造的一个动漫游戏展会,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的行业引领示范作用与平台搭建服务功能日益显著,产业发展集聚与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开始发展为我国动漫游戏行业展会的示范与标杆。我局将在文化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本着“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原则,继续办好今后的展会,力争将其打造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动漫游戏盛会。

记者: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您认为上海应该如何在打造动漫产业上下功夫?市文广影视局在十二五期间有哪些针对动漫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贝兆健:按照市文广影视局制定的上海文化文物广播影视“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五年上海动漫产业的发展目标是:继续大力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与振兴,使动漫产业成为上海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成为全国动漫年产值最大的省市。进一步优化动漫产值分布结构,争取原创动漫产品产值占总产值30%以上。

“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完成以下五大任务:

一、构建积极宽松的管理体制和政策环境,大力扶持原创动漫企业和品牌的发展。如推进动漫企业认定以及原创动漫优秀项目扶持工作;加大上海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力度,在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扶持基础上广泛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形成发展动漫产业的合力。

二、积极搭建产业交流、交易、制作平台,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和智力资源。如继续办好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继续发挥上海动漫产业促进会的服务作用,使其成为上海动漫企业交流沟通的平台,促进产业链的进一步整合;进一步发挥上海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作用,提升上海制作动漫产品的技术含量,拉动整个行业技术制作水准的提高。

三、充分运用“世博效应”和“迪士尼效应 ”,推动“十二五”期间动漫产业的跳跃式发展。如打造“世博概念”,开发与世博相关的动漫原创作品及衍生品;参与世博场馆开发利用,开展各类动漫会展、交易、节庆活动;利用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契机,学习外国先进动漫理念、动漫文化和经营模式,推动上海动漫产业的跳跃式发展。

四、完善动漫投融资、产权交易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如发挥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作用,加快国家动漫游戏产业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将各类金融资本引入动漫产业,帮助一到两家重点企业实现挂牌上市。

五、打造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动漫走廊,形成以上海为龙头,浙江,江苏为两翼的动漫产业带。组建长三角动漫产业联盟,整合江浙沪两省一市的动漫发展资源,加强市场消费引导;保护原创动漫作品知识产权,切实保障动漫制作机构的合法权益。鼓励企业将其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落户上海,在长三角地区设立制作开发分支机构。

记者:您认为政府在组织动漫展览方面应扮演什么角色?上海以后每年会有哪几个重大的动漫类博览会?

贝兆健:回顾七年来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的筹办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在坚持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政府主管部门在推动这一方兴未艾的产业发展方面,还是要综合运用政策引领、平台搭建、资金扶持等多种方法,积极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其中,仅就组织动漫展览而言,可以用这样三个词来概括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

引领: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是文化部、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级展会,是政府部门在动漫产业发展之初主动搭建的重要平台,但从展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还是要坚持走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道路。在这一阶段,政府主管部门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引领,这包括在办展理念、办展规格、办展模式等方面的引领,也包括对动漫游戏产业企业支持和参与动漫博览会筹办工作的引领,还包括协调和吸纳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博览会平台共同支持产业发展的引领等,如2010年将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与卡通总动员合并举办,实现了两大品牌的资源整合,也更好地兼顾了专业展商与普通观众的参展和观展需求。同时推动成立了博览会的专业协办公司上海炫动汇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展会建立良性循环的内在造血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提升: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多届,但与国际同类展会相比,在行业覆盖面、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政府主管部门及时看到了这一差距,并主动采取措施以提升办展水准。如支持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展会迁址中国馆,不仅使展会面积翻了一番,同时借助中国馆的品牌形象以及“后世博效应”,大大提升了展会的知晓率和吸引力;支持美国、韩国、日本等海外知名动漫企业参展,如迪士尼、韩国文化振兴院组织的联合展团等,海外展商参展面积占总面积37%,基本达到了国际知名展会的标准,而巨人、盛大、九城、腾讯等国内龙头游戏企业的参展,极大提升了展会的品牌形象。此外,支持展会扩大会展面积,第七届展会推出“1+5”大空间架构,除中国国家馆主会场外,还在上海动漫博物馆、东方明珠零米广场、徐家汇绿地公园、宝山动漫衍生品产业园区以及苏州设立5个分会场,形成了巨大的同城效应。

管理:加强监管是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展会筹办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应主动指导展会协办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章加强展示内容的甄别,同时建立相应监管力量加强展会举办期间的现场监管,确保展示内容的规范健康。此外,还要指导展会协办单位做好突发事件以及大客流等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确保观众在参加动漫展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目前,上海地区以动漫为主要展示内容的重大博览会只有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为了办好这一展会,上海也在加紧制定《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新五年规划》,我们有信心将其办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动漫游戏类博览会。

记者:您认为,未来我们与国外动漫机构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交流合作?政府对于本土动画电影有哪些扶持政策?

贝兆健:我认为中外动漫机构的交流可通过以下渠道得以实现:

一、积极参加国外重要动漫展会、节庆,与国内外优秀动漫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为此,市文广影视局曾组织包括上海美影厂、炫动传播在内的动漫企业代表团赴法参加2011安纳西国际动画展,就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沪上企业与海外展商就项目合作、人才交流、发行等达成了意向。同时,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上,迪士尼、孩之宝等著名国际展商的参展,也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向海外企业学习的大好机会。

二、主动与国际知名的动漫机构合作拍摄动画电影,学习借鉴外国最新拍摄技术,全面提升本土动漫的制作水平。

三、加强与海外公司的合作,推动中国作品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

四、广泛开展与海外动漫院校、优秀动漫企业的人才交流,在推荐优秀动漫人才赴海外培训的同时,也可以创造条件引进外国优秀动漫人才充实本土团队。

在本土动画电影的扶持方面,我局近期公布的《上海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有如下规定,即:上映一年内票房在500万以上及获得国际知名动画节展或国际A类电影节主要奖项的动画电影作品,将予以相应的奖励。

采访后记

思考一:“分钟考量”不是衡量动漫产量的唯一依据

以电视动画为例,据官方数据统计,上海2010年的电视动画产量为1300多分钟,较全国来看,产量偏低。于是,很多人就片面认为上海的动漫产量很低下,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实,在编者看来,真实情况未必如此。首先,电视动画只是动漫产业的一部分内容。动漫产业还包括漫画、动漫原创、动画电影、动漫衍生品等。其次,电视动画发展的优劣,也并不仅仅是用“分钟数”就能衡量出来的。“以分钟计”只是考量电视动画发展的指标之一,还有一些其他更为重要的因素,比如,制作出的电视动画作品究竟有多少被公共传播渠道播放出来,它的知名度究竟有多少,它到底产生了多少经济与社会效益等,这些都需要纳入电视动画发展的考核范围。虽然,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但如今电视动画的“唯分钟论”已经成为产业考核的唯一因素,它所产生的诸多弊端还没有引起业内人士足够的关注。产业考核应该被量化、被标准化,但这个庞大的参照体系,还需要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

思考二:丰厚的政府财政补贴是“重产量不重质量”的根源

从全国范围来看,如今的电视动画的整体状况是:许多地方政府对电视动画给予相当数量的财政补贴。比如,动画企业制作了一定数量的动画作品,就能得到一部分补贴;如果制作的这些动画片能在地方电视台播放,就能得到另外一部分补贴;如果此动画作品在央视频道被播放出来,那就能得到更大的奖励。这种财政支持的强大背景让很多企业更加卖力地创造自己的动画总产量。于是,才出现了2011年全国电视动画的产量为280000分钟的高数据、大成绩。但在这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究竟有多少人、花了多少时间来真正考虑电视动画的质量问题,这都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思考三:政府补贴不是万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依然要走市场化道路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上海市政府对电视动画几乎没有补贴,导致很多在上海的动画企业只能去上海以外的地区申报项目,获取相应的制作与播出补贴,其实这些动画作品最后还是由上海本地机构制作。据粗略估计,上海每年真正的电视动画产量是5000-6000分钟。由于其中的4000多分钟都被统计到了其他地区,所以才会出现上海每年的电视动画总产量1300多分钟的惨淡局面。上海的政府主管部门原来希望动画企业能够走市场化道路,这样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有足够的自由竞争力。但现在迫于产量考核的种种压力,上海政府现在也开始对电视动画进行补贴,即对“电视动画的分钟数”进行一定的补贴。未来的目标是希望上海每年的电视动画产量达到5000分钟,排名能达全国前十位。但补贴最后是否能扭转局面,即能否看到大量的、优秀的动画作品出现,就有待市场的考验了。毕竟,动漫产业的壮大不是专靠政府的补贴就能实现得了的。专靠政府补贴吃饭的动漫企业绝对没有产业竞争力,根本无法长久生存。比如《喜羊羊和灰太狼》电视电影系列,由于是政府投资,所以它在媒体宣传和院线播放方面,具备强大的营销优势。但这仅仅是个案,不具有普遍性。众多的动漫企业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在市场中立足。

上一篇:关于标志的后现代主义 下一篇:胸中丘壑 笔底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