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后的矛盾与出路

时间:2022-05-08 07:03:59

农民工返乡后的矛盾与出路

提要在美国金融危机中,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破产倒闭,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我们在关注返乡农民工就业安置问题的同时,他们自身以及家庭当中所暴露出的种种矛盾冲突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金融危机;民工返乡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许多外向型企业纷纷倒闭,直接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此次返乡,并不是农民工的自由选择,而是企业倒闭潮下的被迫后退。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农民工人数已达2.26亿人;同年,全国7.28亿农民90%的收入全靠这部分人打工所得。他们绝大部分人在就业时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生计,一旦失业就迅速退到生存线以下。只要10%的民工就业受到影响,绝对值就将达到2,260万人,而其背后的供养人群更高达六七千万人,因此,返乡潮问题不容小视。而他们面临的自身以及家庭问题也相当突出。

1、自身心理落差大。许多在外务工的农民朋友,受虚荣心的影响或是出于某种善意,往往是向家人和朋友讲述自己好的一面,说明自己的重要和成功。对于自己在城市中所遭遇的各种尴尬,各种歧视避而不谈,这是一种常人都会有的心理特征。返乡后,这种以前被距离所掩盖的东西逐渐展现出来,在农村相对封闭的文化氛围中,内心的失落被无限放大,使得返乡农民工既要适应从城市回归农村的缓慢生活节奏,还要适应自身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通过走访,我们发现,许多人已经开始表现出沉默、暴躁、多疑等不良心理状态。

2、家庭生活不和谐。首先,在外打工的农民朋友,多数居住在工厂的集体宿舍中,平时生活是单一的,无需亲自动手做饭、照顾老人和孩子。而返乡之后,生活状态发生了极大改变。要考虑一日三餐,要悉心照顾老人和孩子,要屋里屋外忙活,这种琐碎的家务事很难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无法像以前那样,每个月可以用工资来衡量自身的价值。于是,家庭矛盾便开始酝酿。其次,据西安市疾控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850名农民工当中,还有一些人有临时。这一方面给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造成困难,同时也给返乡后的夫妻生活带来隐患;另一方面长期分居,生活习惯、语言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会有很大差异,尤其是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妻子留守的情况。这不可避免地就会使家庭矛盾积累、升级,最终裂变为社会问题,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再次,在离乡背井的外出谋生过程中,许多来自不同地域的未婚青年因两情相悦,或正在谈恋爱,或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失业之后,究竟回谁的家乡,能否适应对方家乡的乡土文化,能否与对方父母及其他亲属和睦相处等一系列问题便摆在了他们面前,如果处理不当,后果也是十分严重。

3、情绪波动大。一些人不能安心务农,想出去又怕出去,于是便游手好闲,打麻将、吃饭上网,或四处游逛,甚至因心理不痛快,经常与人发生口角,滋生事端,扰乱社会治安。还有些人不满足于农活,用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盲目投资。然而,维持不了多久便闭门歇业,结果是血本无归,鸡飞蛋打,从而给家庭的正常生活蒙上更大的阴影,日常开支都无法保障。

在各级政府的帮扶及政策的引导下,部分地区的返乡农民工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就地创业,并且日见起色。而对于地理环境恶劣,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偏远地区来说,创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人往往表现出情绪低落,沉默自闭,既影响家庭生活氛围,长此以往,还会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

4、农村义务教育压力重重。返乡农民工子女,多处于学龄期,以往都是随父母在打工的城市接受教育。返乡之后,村里的学校在短期内无法承担太多孩子的教育任务。表现为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的匮乏,教师、课本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一方面教育水平的差异,无疑让这群有过城市学习经历的孩子心灵上蒙受挫折,也让学生家长深为担忧;另一方面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家庭负担过重,也让一部分孩子因此而辍学。

上述对于农民工自身及家庭问题的讨论是他们在被迫返乡之后不可回避的现实存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于返乡农民工的精神状态及家庭生活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解决返乡农民工所遇到的问题:

1、政府的扶持,政策的倾斜。农业天然的弱质性,再加上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让农村、农民问题相当突出。农民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扶助和参与。一方面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返乡农民工,政府应采取直接补贴的方式,如每月从乡镇一级政府直接领取含一定金额的代金券,以购买基本生活用品,而不是以现金方式给予帮助。这样既符合经济学原理的要求,还能有效抑制返乡农民工惰性的滋生;另一方面创办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帮助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由于信息比较集中,交通便利,获得再就业的机会也就相对较多;而对偏远地区来讲,就必须通过乡镇一级政府来统一组织,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推荐。我国政府推出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主要涉及民生工程、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地震灾后重建,各级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培训。

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小型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快速变换的市场经济。经营模式、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升级改造,以满足市场需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必将有一大批企业要进行产品升级,对工人的技能要求将会更加严格。而在返乡的农民工当中,绝大多数没有什么专业技能,从事的多是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的工作,这显然难以适应产品及产业升级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因此,从长远来看,可以在这一间歇期,利用自身的经验优势,学习相关的更高层次的技能,而不是满足于从前普通工种的工作。所以,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是返乡农民工必须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各基层政府应加大宣传、引导,激励他们读书学习,掌握专业技能。

2、关注心理健康,化解家庭矛盾。据专家分析,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远未见底,我国政府为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出台的4万亿投资计划也只是刚刚开始,许多项目的评估、审批及开工上马必须经过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因此,大多数返乡农民工及潜在返乡农民工,都必须经历一个等待、观望的过程。而这一生活无目标,内心无动力的时期,极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或家庭、社会矛盾。我们建议,各级政府应密切关注这一特殊人群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活动,行为反映。如选派心理咨询专家走村串户,零距离接触他们,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通过村干部或村里较有威望的人,对家庭矛盾进行调解、劝导。所谓无事才生非,想方设法让返乡农民工有活干、有事做。

3、深挖潜力,自主创业。返乡的过程,也是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流入农村的过程。鼓励他们开动脑筋,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搞活本地经济,走出村强民富的新道路。

在进城务工的农民朋友当中,有一些人能够很快适应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并充分认识到,要想在城市中立足,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要想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就一定要学习,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学历层次。这些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学习班,不仅增强了专业技能,很多人还拿到了大专或本科学历。笔者认为,政府可以在返乡的农民工当中,有重点的鼓励、扶持、协助这些农民工精英自主创业。比如,由政府担保,加大对这些人的小额信用贷款额度,鼓励他们利用新思维重新认识现在的农村环境,利用新方法有效使用当地资源,利用新技术改善原有的生产模式,带动周围的人办厂、耕作或搞种养加工。一旦解决了农民工就业的问题,大家有事做、有活干,各种家庭矛盾自然会迎刃而解。

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安置问题,是事关政府、社会各界以及他们自身的大事。在政府大力扶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同时,更需要他们自身努力的调整心态、调整情绪,尽快适应返乡后的生活,开拓思路,把握机遇,为自己创造出一条新的致富之路,进而相互带动,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也走出一条物质上富裕、精神上充实的人生道路。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上一篇:安徽房地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下一篇:园区工业经济中的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