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

时间:2022-10-21 06:54:55

河北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

提要河北明确提出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尤其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河北省的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错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本;产业结构;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产业结构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78年三次产业呈现出“二一三”的产业结构特征;1988年三次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形成“二三一”格局,此后基本保持这种格局,第二产业稳中有升,第三产业逐步繁荣,第一产业比重逐步缩小。到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势已十分明显。根据世界银行钱纳里等经济学家研究,人均GDP2,000美元以上(1980年,美元),一二三产业生产结构为15.4%、43.4%、41.2%。河北产业结构距此标准尚有差距,有待发展调整。

一、各产业人力资本存量测算

要直接获得河北各产业人力资本存量较难,但可以依据已有数据通过相关推算测算得到大致数据。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线性比例内插外推法得出三次产业各年各级受教育程度人数。本文采用简化了的线性比例内插外推法。根据各年份各产业总人数可得到该产业各级受教育人数。(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三次产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大体上渐进递增。受教育年限第三产业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

二、人力资本存量与产业结构错位分析

从理论上讲,要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产业结构与相应的人力资本存量应当一致,即各产业相应比例的人力资本存量应当创造相应份额的产值增加值。但实际上,GDP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本存量间存在一定差距。人力资本存量产业结构错位分析即劳动力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存量产业结构滞后于GDP产业结构的幅度。人力资本存量产业结构错位幅度表示为:

CNij=Vij(GDP)Vij(LN)(1)

其中,i=1,2,3,j为年份。Vij(GDP)为第j年第i产业产值增加值占当年GDP总量的比例;Vij(LN)为第j年第i产业人力资本存量占当年人力资本总存量的比例。根据表1测算的人力资本存量和河北经济年鉴中关于三次产业产值的数据,经计算可得表2。从中看到,自1978年至2007年,整体趋势上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错位幅度逐渐减小,而各次产业变化趋势又各有特点。(表2)

第一产业人力资本与产值结构错位幅度逐渐减少并由负变正,但这两部分变化反映的本质不同。人力资本是劳动力数量和受教育年限即劳动力素质的综合载体。根据河北经济年鉴的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据,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一直处于过剩状态且在逐年转移出第一产业。所以,人力资本与产值结构的错位负值实际上反映的是人力资本中劳动力的过剩,逐渐减小的趋势是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导致的结果,是结构逐步优化的体现。那么,随着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表2中第一产业人力资本与产值结构错位逐步变为正值。对于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即人力资本中受教育年限水平的提高即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速度较慢。所以,应当积极提高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受教育年限,使其生产力与第一产业发展相匹配。

第二产业人力资本与产值结构错位1978~2007年发展趋势比较稳定,虽然中间存在波动,但整体上错位幅度逐渐减小,反映了第二产业人力资本与产值结构配置的优化趋势,同时反映了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即劳动素质的提升,而且说明了人力资本比就业人员更能正确反映产值结构合理度,即人力资本对产值结构的调控影响力更大。

第三产业人力资本与产值结构错位1978~2007年呈现由正值变负值的趋势,反映了第三产业亟待繁荣。结合河北统计年鉴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据,可知劳动力与产值结构的偏离幅度明显小于人力资本与产值结构的偏离,合理的解释即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水平即劳动素质的提升。综合人力资本与产值结构错位和就业人员与产值结构的错位幅度可以得出:现阶段就业人员与产值结构趋于合理,随着人员进入和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第三产业处于人力资本积累阶段,必然逐步发展繁荣。

由上述人力资本存量与产业结构错位分析可知:河北省经济增长态势主要是资本推动型的,基本上是由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带动的,说明我们还处于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过程中,需要加大产业升级调整力度。

三、产业结构升级的人力资本政策选择

通过对河北省1978~2007年数据的分析,河北省的经济增长呈现两大特征:一方面经济增长主要受物质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拉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即劳动力供给过剩是结构性短缺。要改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调整步伐,必须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即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这将为河北省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积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重视和投入,确保人力资本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扭转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追求政绩的考虑,只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教育发展的做法,全面认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另一方面还要拓宽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实现以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为主体,社会团体、企业、学校、集体和个人多元投资相结合的多渠道投资教育。同时,积极培育职业教育发展。一方面加大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适当提高公共教育经费中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比重,降低职业技术学校的收费标准;另一方面构建投资主体和经费渠道多样化的机制,积极促进职业教育社会化,允许社会团体、中外企业及个人等进入职教领域,拓展职业教育的供给渠道。

积极培育构建良好的人力资本市场,在应用效率上促进人力资本的繁荣;积极推进户籍制度及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本的合理流动,是劳动力市场健康运行的保证。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主导和权威优势,对于就业服务机构实施宏观指导和信息。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宝元.人力资本运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2]姜泽华,白艳.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6.

[3]河北经济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4]朱明秀,吴中春.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方法探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

[5]吴建国.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

上一篇:河北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下一篇:能源危机与石油企业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