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研究

时间:2022-05-08 01:25:21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研究

摘要: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下,自律性缺乏,难以管理,如何去做好学生工作成为了每个高职院校的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者,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扮演着管理者、教育者、服务者、引导者以及联络者等角色,工作比较繁杂,怎么去扮演好这些角色,值得每个辅导员去探索及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探索 研究

1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

辅导员不仅是学校及学生之间的桥梁,还担负着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进取、成才发展的重任,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难以胜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中心,也是高校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如果辅导员本身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具备的理论知识不足,就很难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作为高校的辅导员,除了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和掌握其他一些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当前随着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校面临的教育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辅导员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面对繁杂的日常工作,辅导员难免会产生一些情绪波动,这就要求辅导员本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控制自身情绪。同时辅导员在对待学生工作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如今高校大学生的组成结构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扩大,他们大都缺乏独立性,社会经验不足,往往经不起挫折的考验,心理承受能力并不是很强,这就需要辅导员独具慧眼,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正确引导。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面对渐趋激烈的竞争局面,他们背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心理情况并找出解决方法,已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课题。对此,辅导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全面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逐渐建立起一种体现关爱-理解-公正精神的教育模式。

2 怎样做好辅导员工作

2.1 坚持以“学生为本”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辅导员要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当前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目的就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多地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辅导员要关心热爱自己的学生,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能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只有如此才能做好辅导员工作,不断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细心观察是为了理解,透彻理解是为了行动。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养尊处优,娇生惯养,没有独立生活过,进入新的环境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容易产生孤独空虚感、学习生活不适应、不懂得怎么交际等等,这就需要辅导员心要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正确引导。辅导员具备耐心是促使学生与辅导员交心的必备条件。高职校的学生素质水平比较低下,辅导员需要帮助学生解答包括学习、生活、工作,甚至感情等等方面的问题。学生有时候会问相同的问题,不要不耐烦,注意从转变入手,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歧视,尽量做到耐心、宽容,这是辅导员不可缺少的品质修养。

2.2 强化班风抓干部 大学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体,学生们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个人的兴趣、特长、爱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因此,强化班风建设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方向。要强化班风建设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树立集体观念,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其次,要经常组织班级活动,锻炼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班级建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作为学生骨干。高职校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低下,自律性缺乏,辅导员都要负责好几个班的管理,有时候难免会顾此失彼,这就需要班干部配合自己完成工作。所以,抓好班干部的培训工作是很重要的。学生班干部是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纽带,学生干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班级建设,建立一支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对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是极为有利的。辅导员可以选出一批思想素质较好,学习成绩优秀,管理能力突出,有某些方面的特长,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的学生干部,尊重并信任他们,如果在工作中出现问题要及时分析,培养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高校的辅导员作为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扮演着管理者、教育者、服务者、引导者以及联络者等角色,在培养学生成长和成才路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从思想上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质量的辅导员,改进培养模式,严把质量关。活到老,学到老。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更应积极顺应时展的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及工作能力,使自身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理解能力、敏锐的辨别能力、高超的沟通力,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以及真诚的关爱。这样才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

参考文献:

[1]童静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2]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3]何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4]梁茜茜.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定位与职业培训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2).

[5]张雷.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2).

上一篇:浅探湖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 下一篇:饮食不健康 宝宝易变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