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儿武术初期训练的研究

时间:2022-05-08 11:43:40

对少儿武术初期训练的研究

一、少年儿童武术训练初期的现状

武术运动中对身体、技术、心理、智能、意志品质训练的要求较高,这些训练是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对于少年儿童的武术教学除达到以上目的外,还要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使学生既要学好武术,练好身体,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还要使他在个性、意志品质、武德等方面得到提高。家长与学生提出既要学好武术,又不要吃苦的矛盾,是如何发展少年儿童武术教学的关键。要练好武术没有较强的意志品质是难以完成的。大部分少年儿童学习武术是抱着喜欢的态度而来的,对武术并不了解,对武术运动中的方法、价值等更不清楚。家长目的也不一,有的是为了练练身体,有的是为了防身,还有的是想让孩子出成绩,拿冠军的。针对这些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目的的学习者,将他们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是相当困难的,这也就是武术初期教育的特殊性。现如今我国武术运动普遍存在着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培养缺乏连续性,许多处在武术训练初期的少年儿童由于各种原因终止了训练,从而造成少年儿童武术训练不连续,使得武术运动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断层。

二、少年儿童武术训练初期终止的主要因素

1、少年儿童对武术认知不全面导致武术训练初期终止训练

中国普通民众对武术的认识与了解与这个项目的实际情况相距还比较远。这种现状可以在我国的少年儿童武术教育中得到反映。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都是文艺表现形式,通过人为勾画,对现今武术进行了夸大描写,这使得少年儿童在了解认知武术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错误的印象,它们所反映的武术与真实的武术运动相比,更多的是作者根据自己对武术的理解与想象进行的夸张、虚拟与变形,这些文艺表现形式上的艺术处理是为了其主题服务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意图,而借助于武术这一形式。但因其生动地描述或表演从相当大的程度上对武术了解不深的群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让这些接受者认为武术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而非其它,造成武术在少年儿童心中的形象就是飞檐走壁、身轻如燕、望而不可及,这给武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少年儿童及其家长并没有把武术作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来看待,仅仅当作能够增强少年儿童体质、强健身体、提高对疾病的免疫能力的一种锻炼方式。只是看中了武术的强体健身性,娱乐观赏性,而忽略了其竞技性。这也使得少年儿童在武术训练初期容易中断训练。

2、武术套路训练初期练习内容枯燥,训练过程辛苦导致少年儿童终止训练

少儿学武之初,基本功是必修课,但基本功内容单调,容易乏味。长久以来人们意识里形成的对于武术的神往,对于武术的无知以至于形成的一种神秘感而神化了武术,可一旦涉足,却又止步在武术初级阶段那枯燥、乏味、苦不堪言的基本功练习,即便有熬过来学习了一段后,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可以短期达到自己预期的某一种境界,而后又前功尽弃。

据调查数据显示少年儿童最不喜欢柔韧练习的占42%,其次是素质练习占23%,而少年儿童时期恰恰是各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敏感期,是技术训练的黄金时期,是开始武术运动早期训练的有利时机。柔韧性作为武术运动训练必需的主要素质,对专项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提高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从武术训练初期的特点分析,柔韧素质的练习是该阶段训练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三、针对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训练方法

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优点给予表扬。

少儿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赛或游戏。科学地运用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方法,适当发展难度动作。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创设优良的情绪体验情景,活跃少儿的学习和训练情绪,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四、建议

增加武术比赛的次数,通过媒体对武术体育赛事加大宣传,是对于加强少年儿童及家长对武术竞技性认识的有效途径。增加武术赛事,不仅能够提高少年儿童对于武术训练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比赛交流,还可促进少年儿童从事武术训练的动力,为武术运动提供更多的后备人才。如果国内出现了大、中小学联合培训的教育模式,就可以为少年儿童武术运动员的去向奠定基础,还可以解决家长“训练耽误学习”的后顾之忧。同时为广大的少年儿童参与武术运动创造了良好环境,也保证了武术队对于运动员的需求,更加提高了运动员的整体素质,使“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再成为运动员的代名词,让武术运动成为少年儿童的“一专”。

上一篇:浅论武术训练对儿童EQ的培养 下一篇:铅球技术教学训练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