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05-08 10:55:17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思考

摘要:近年来,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已经普遍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大学生是未来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法制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其将来依法执政的意识和能力,决定若干年以后我党执政的水平和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此,本文对校学生法律素养缺失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对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法制教育 必要性 对策思考

一、引言

近年来,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已经普遍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重视。因为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中出现的违反校规校纪、违法犯罪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这不仅引起社会和千万个家庭的关注与不安,而且给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同时也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只有科学地分析、研究学生法律素养失缺的成因探讨解决的办法,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高校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使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更进一步地服务于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作为对学生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制教育不仅可以作为一项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而存在,而且还应当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以及身心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融入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之中,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要实现十七大绘制的宏伟蓝图,就必须重视法制教育、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素质,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全社会法制教育的关键,关乎公民整体法律素质基础的奠定,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工作大局。十七大精神对大学生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有必要认真寻找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缺点和不足,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缺失产生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沉渣泛起、相互激荡,受此影响,大学生思想的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而社会竞争加剧、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压力增加等现象的存在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失衡,有的学生认为在校评“三好生”,拿奖学金,将来就业,成绩是一项重要的标准,于是少数成绩不佳的学生便采取多种舞弊、投机取巧的手段获取高分。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严重影响了高校办学质量和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出现了因社会分配不公而产生的贫富悬殊现象,城镇下岗职工和单亲家庭以及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进入大学后,与富裕学生在消费水平上有较大差异,导致攀比、嫉妒心理的产生,致使少数学生失落感增强,自暴自弃,心理失衡,步入歧途,甚至铤而走险,盗窃、抢劫等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充斥着暴力色情的影视文学作品和网络游戏的泛滥,使大学生经常面临诱惑,再加上自身法制观念不强。大学生犯罪数量逐年上升。

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未来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法律素质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高校法制教育可以让大学生逐步理解并接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办事等基本的法治观念,使法律成为指导他们辨别是非,调整自身行为的重要依据;大学生还是党的事业的接班入,高校法制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其将来依法执政的意识和能力,决定着若干年以后我党执政的水平和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保护这个宝贵的人才群体,就迫切需要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大学生本身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大学阶段加强法制教育,使他们形成一定的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也符合教育规律。

四、加强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认识,把增强法制观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当成重要任务完成。对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要保持清醒头脑,把法制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要完善教育体制,加强对这项工作各方面的投入,充分认识到法制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到达项工作是关系国家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大事。同时,领导要亲自牵头,组织协调关系,认真制订教育教学计划,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增强教育工作者的法制教育的责任心。另外,更要加大法制教育的考核力度,检查教学效果,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法制教育效果

为了给学校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关职能部门要进行经常性整治活动。一是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报刊、影视等文化传播媒体的管理,宣传阵地中的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色情、暴力等内容要严加控制,通过大量播放和刊登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电影、电视和文章等,将报道反面典型的篇幅降低到最低限度。建议各类电视台开辟“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专题节目,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二是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对少数影响党的形象的腐败分子,应清除出党;对少数损害法律尊严的人,应给予严惩对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如抹牌等恶习应坚决禁止。三是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保证学校周边健康的环境。通过经常性的整治活动,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保证良好的社会秩序:在这种氛围里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师生的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当前形势和学校自身特点,学校应大力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全校师生员工在头脑中牢固地树立法制观念,在全校形成有利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同时充分发挥高级知识分子的教育作用和青年教师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光辉前景。如我国这两年来连续发生了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在灾难面前,全国人民空前团结,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这一刻又一次得到了升华。这些都是高校进行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四)加强法制宣传,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要加强领导,扩大法制宣传范围,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化解矛盾,尽快平息事端,果断处置,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如出现传单、大小字报及其它反动宣传品,各部门要立即予以收缴、清除,尽力缩小影响面,加强对师生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如发生学生罢餐、罢课和罢教事件,要紧紧依靠学校党委,针对具体情况做好说服规劝和教育工作,要控制规模、稳住情绪,并针对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以尽快平息事端,恢复学校正常秩序。学生如有不同意见,领导和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正常渠道反映问题,防止出现过激行为或被少数敌对分子利用。同时,要在课堂上加强有关方面的法律知识教育,把学生引入正确轨道上来。可以利用专题讲座、观看有关图像资料、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和引导,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宣传法,增强其法制观念,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文化知识、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上来。

(五)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加强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仅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康的心理和一定的法律基本理论、法纪法规制度,而且需要严格执法的实践。在实践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制度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加深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对学法的积极性和用法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例如,组织大学生进行义务普法宣传或法律咨询等活动。近年来,许多高校组织青年自愿者利用假期、双休日送知识到农村去,其中也包括送法律知识下乡这一重要内容。因此,社会实践的教育活动,具体讲,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学生旁听法庭案件或参加公审公判大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座谈讨论。二是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治安调查。利用假日或假期,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到派出所、少管所、交通大队或工厂、街道办事处,调查了解社会治安情况,并写出分析性的调查报告。这不仅能训练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因此,加强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不仅可以带动社会全体成员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潮,而且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上一篇:创造和谐课堂气氛 培养创新个性人格 下一篇: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女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