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时间:2022-03-08 01:45:33

对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思考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种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高校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一些学校在寒暑期组织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小分队,既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也让大学生增长了知识和才干。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

动的现状与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够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是大学生,社会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在地区和单位也是受益者。但现阶段各方面对社会实践的认识都存在一定误区。大学生受就业压力的影响,过分注重文化成绩,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是浪费时间和财力,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认为不如把时间花在备考研究生上,所以约1/4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往往单纯考虑学校经费问题,忽视了在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同时还应努力帮助地方或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家长往往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不务正业,物质上不予支持。地方或单位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积极性难免受到影响。一些地方或单位甚至把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负担,而看不到社会实践的重要社会意义,不能主动、积极地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2、准备不充分,不能真正锻炼大学生的能力

有的社会实践目的不明确,事前准备不充分,许多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主要安排参观,而没有真正地体验生活。目前大学生利用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的占多数,家教、勤工助学等形式次之,与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的科技服务和知识咨询活动很少。高校有目的地组织少数大学生进行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一种示范行为,只抓点、线,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院系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而对面上的实践活动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表现为点上轰轰烈烈、面上鸦雀无声。学校应为大多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或创造活动机会。

3、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实际锻炼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发挥自己的特长,增长才干。但少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走过场,有的根本就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只是找关系盖上公章,交一份单位的证明,调查报告东抄西凑。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和教学计划内实践统一,没有规定学分,使得这些提高创造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不利于规范化管理,从而流于形式。

4、没有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要真正锻炼大学生的能力,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但许多高校没有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换一个地方的社会实践不可能解决问题。由于没有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大学生四处奔波寻找实践场所,有的学生只好到父母所在单位消磨时间,开一张证明。

5、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一是缺乏组织制度。如很多高校只是放假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介绍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没有介绍,如何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也缺乏指导。二是缺乏检查制度。高校往往采取开学后递交一篇社会实践报告和单位证明的方式检验社会实践成果,对于报告一般只有字数规定,对内容则没有具体要求。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高校往往只注重选出少量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忽视对大多数参加者的评价,忽视对经验的推广,缺乏激励机制。

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

对高校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提高其知名度,扩大其社会影响;对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具有个体完善社会化功能、成才的催化功能和理论的强化功能;对用人单位而言,可以通过接受大学生社会实践与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促使产、学、研结合,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2、做好规划,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高校应建立社会实践领导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同时制定相应的措施;地方或单位也要指定具体部门负责安排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高校应设计更多适合大学生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例如: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文艺演出、市场研发等活动;或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社会实践,更好地加深对所学专业社会价值的认识,增强学好专业知识的动力。大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发展方向,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必须坚持互利互惠的原则,把社会实践活动与振兴地方经济结合起来。一方面,实践基地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有些大学生就是在社会实践基地实践时得到用人单位认可,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工作。同时,社会实践基地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了场所,如有些课题就是在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完成的。另一方面,社会实践基地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同时可以利用基地的便利条件帮助地方或单位解决许多科技难题。

4、建立科学的管理评价制度

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导和管理,是提高实践活动育人效果的组织保证。首先,提高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从端正教育思想入手,真正把社会实践活动视为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领导,设立对内组织和对外联系的专门机构,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做到既有学校的统一管理又有教师的具体指导。再次,逐步建立起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体系,把社会实践活动真正纳入教学体系,并规定学时;对不同年级规定不同的社会实践内容,建立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规定学分。对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与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同等看待,成绩记入学生档案。最后,改革社会实践评价方法,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成绩。鼓励学生大胆开拓,在实践形式、组织过程中创新,在具体活动中探索,奖优惩劣,并进行具体指导。对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师应制定鼓励政策,要计算工作量,将其与教学、科研活动同等看待,并与职称评定、评选先进挂钩。

5、全方位动员,让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应利用各种宣传形式,让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条件和便利,各级政府都要成立社会实践组织机构。高校要建立校、系社会实践组织机构,可以聘请基层政府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担任顾问,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协调和指导,将把平时开展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持久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N].光明日报,2000-03-01.

[2] 周运清:社会调查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0(9).

[3] 刘刚: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4] 吴建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

上一篇: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贷的启示 下一篇:两种利率下的两种还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