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PBL教学法探索

时间:2022-05-08 03:44:31

《国际金融》PBL教学法探索

摘 要:本文在简述PBL教学法内涵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核心问题、建立学习小组和开展小组讨论等三个环节探索PBL教学法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本文认为,通过运用pbl教学法,《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的创新与特色有三:一是通过设计核心问题为同学搭起了《国际金融》课程的知识架构和内在联系;二是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分析相关资料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三是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和开展小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PBL教学法;设计核心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国际金融

作者简介:孙伍琴(1962―),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金融投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3.5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127-02

《国际金融》是我国金融学专业的经典课程,是学生由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学习转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学习的桥梁,在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中具有基础、核心课程地位。但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感受是:“难”――学生尚没有建立金融学科的知识框架,不好理解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汇率决定、货币危机等知识;“杂”――涉及内容包罗万象,如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国际货币体系等;“远”――大量内容都属于宏观现象,距离实际生活较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热”――汇率、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内容都是经济热点,学界、业界争论不一,且又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框架与逻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本课程尝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写为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一、PBL教学法的内涵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写为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PBL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医学院的综合课程教育,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现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

PBL教学法的基本要素包括:一是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二是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三是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四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五是强调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不难理解,面对我国“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采取大班全程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的教学现状,引入PBL教学法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促使教学过程完成以下替代:以学生为中心替代以教师为中心,以重能力培养替代重知识传授,以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式教学方法替代传统的课堂讲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PBL教学法在《国际金融》中的应用

针对《国际金融》基础、核心课程地位和“难”、“杂”、“远”和“热”等特点,尝试的PBL教学法包括三个环节:一是设计核心问题;二是建立学习小组;三是开展小组讨论。

1.设计核心问题

设计核心问题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搭起课程的知识架构和内在联系,便于自主学习。《国际金融》旨在研究一国如何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其内在的知识路线可图示如下:

由上述知识路线可知,《国际金融》的内在逻辑可归纳为:以国际收支为切入点、汇率为核心、国际协调为条件,实现内外均衡,具体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制度、内外均衡及其调节、国际资本流动与危机以及国际协调与合作等五大知识模块。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PBL教学法,设计了三大核心问题:(1)国际收支及其平衡;(2)外汇与汇率管理制度;(3)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与治理。

2.建立学习小组

建立学习小组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分析相关资料,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小组要求自愿组合,每组5人左右,确定1名组长。根据课程设计的核心问题,小组成员合作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制作PPT、参与课堂交流。

3.开展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围绕核心问题展开。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又将所有的小组分为发言小组和质疑小组。发言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先发言,小组其他成员作补充或总结;随机抽取质疑小组的同学进行提问或点评。每次课堂讨论结束后,由老师对讨论主题内容、讨论情况作点评和总结,各小组分别作出自评和互评。

三、《国际金融》PBL教学法实施效果

PBL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运用PBL教学法,《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的创新与特色有三:

一是通过设计核心问题为同学搭起了《国际金融》课程的知识架构和内在联系。如开放经济必然产生对外收入和支出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与不平衡状况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会与内部均衡发生矛盾和冲突需要通过调节以期同时实现内外均衡……,从而启发同学去感悟《国际金融》中因开放经济引起的内外矛盾等难以理解的内容,利于解决《国际金融》“难”的问题;利用《国际金融》的内在逻辑,帮助学生理清内外均衡、内外均衡需要利用汇率作为调节手段、内外均衡的实现需要国际协调与合作等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内容庞杂的《国际金融》其实有迹可循,利于解决《国际金融》“杂”的问题。

二是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分析相关资料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以分析比较各国国际收支及其实现途径为例,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特征、动态变化趋势及其综合平衡实现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小组交流,还要求学生去认识和思考不同国家国际收支特征与该国实体经济(资源禀赋变化、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等)之间的关联、储备货币国与非储备货币国之间的资金融通关系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收支结构的福利意义等等。这一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法那样,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系统、连贯、完整的“绝对理论”,而是通过“问题”促使学生去阅读大量的课外资料,启发学生去思考本门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而通过交流与讨论,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和理由,最终理解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鼓励学生去关心、理解大量离实际生活较远的宏观货币金融问题,利于化解《国际金融》“远”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交流与讨论,使学生也关注到了国际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其各国的应对策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于体会《国际金融》“热”的问题。

三是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和开展小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中的每一同学一开始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一,从而解决问题的路径也不同。在准备小组作业过程中,小组成员先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并通过多次研讨形成共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群策群力,互相配合。

当然,由于中国学生长期习惯于以上课听课记笔记、下课自己看书复习为途径的个体学习,而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一下子还不是很适应,主要表现在很多应该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完成的学习环节,事实上落实到了个别同学身上,即存在“搭便车”现象。但要相信: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好时光,且可塑性大,只要引导得当,并且给予鼓励,PBL教学法将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互动式教学”。

参考文献:

[1]江捷.美国大学的“自由学习”及其启示[J].教学研究,2011,(06):85-88.

[2]陆国栋.关于大学教学中若干要素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11-13.

[3]张金学、张宝歌.构建探究讨论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32-34.

上一篇: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和财务活动 下一篇: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财税政策及其绩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