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前往儿童可能性王国的邀请

时间:2022-05-07 10:42:08

语文――前往儿童可能性王国的邀请

“可能性”简而言之是“还没有”和“将要是”,具有可开发性。这种可开发性意味着儿童永远是生成着的,永远是超越的,永远处在打破种种界限和规定的状态之中。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儿童有其丰富的情感、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在本质上就有一种可能性。康德早就认定:“人是一个有限的理性存在,但有无限的可能性。”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儿童更是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对于教育者来说,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与发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需要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发现、等待、捕捉、唤醒……需要敏感和敏锐,更需要对儿童的尊重。

我一直在畅想这样一个美好的境界,那就是我们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去实施积极的语文教育活动,去充分挖掘儿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欢愉,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生命得到双重成长。我认为,语文,即是前往儿童可能性王国的邀请。对此,我进行了如下

思考。

一、信任――前往儿童可能性王国的心理前提

“教学是一种无止境的相遇。”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信任儿童,为儿童前往缤纷多彩的可能性王国提供必要的心理前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儿童有其丰富的情感、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教师必须得尊重他们的内心世界,做到真正地解放儿童。儿童既是课程资源,又是课程的创造者。最好的课程来自儿童,具有儿童立场才能创造最好的课程。

如,我在教学古诗《望洞庭》时,就打破以往教学的思路,充分相信儿童的可能性,充分“让学”,在课堂上欣赏到了儿童可能性王国的别样风景。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活动:

相互提醒,读准古诗

1.自主:练读古诗至少3遍。

2.合作:读给同伴听,小组内相互提醒注意点,读准古诗。

3.全班交流展示。

相互分享,读懂古诗

1.自主:默读古诗,结合插图,思考每句诗的意思,将不能理解的诗句用横线画出。

2.合作:小组内相互分享自己理解的诗句,不懂的请教同伴。如小组不能解决的提交班级讨论。

3.全班交流展示。

寻找诗眼,体悟诗情

1.古人云:诗中有画,这首诗中也隐藏了一幅幅画面,你觉得哪一幅最美?

2.这首诗我们可以读成一个字,想想看,可以读成哪个字?

整堂课上,我尽可能地相信“儿童的可能性”,让儿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在第一个活动环节,指向于“读好”。因为学生学习古诗不是零起点,在一、二、三年级早已进行过读诗节奏的训练,在实际的教学中,几遍下来,班上有很多学生一下子就找准了这首诗的节奏,将诗的节奏读得有板有眼。即便是有些后知后觉的学生,听了几遍也能情不自禁地跟读起来。由此可见,居高临下、婆婆妈妈的讲解是多么多余。

第二个教学活动,指向“读懂”。我充分相信学生自学的能力,相信他们有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经过自学、分享、质疑、讨论之后,整首诗几乎所有学生都能理解,所以,当我让学生来做小老师讲解诗的意思时,他们的那种自信溢于言表。

也许,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既然学生有如此大的可能性,还要教师做什么?我想说,如果古诗的教学只停留在读好、读懂的层面,怎么能说是学好古诗了呢?那么古诗的文化意蕴呢?古诗的情感意蕴呢?这就需要教师站在更高的位置进行备课,引导学生悟情,以发挥儿童更大的可能性。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月夜洞庭湖的朦胧之美,我在备课时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望洞庭》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潭面无风镜似磨”,一个是“潭面无风镜未磨”。我引导学生进行辩论的“语用”训练,谈谈自己更支持、更欣赏哪个版本的《望洞庭》。学生的思维火花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最终对洞庭湖的朦胧美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再如,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遥望”的心境,我进行了这样的情境设置:“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洞庭湖比咱们学校的操场大,读――;比咱们学校还大,读――;比咱们如皋还大,有两个如皋那么大,再读。”在多次的诵读之后,我问:“此时此刻,辽阔的仅仅是这洞庭湖吗?”等待数秒之后,竟有好多学生举起手回答:比洞庭湖更辽阔的,还有诗人的心境。此时,我出示补充资料(诗人刘禹锡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他面对人生沉浮淡泊的情怀),让学生进行“语用”训练,提笔写出此时此刻刘禹锡的内心声音。真没有想到,一群四年级的学生,思维也可以达到那样的深度,我简直惊呆了,我不得不相信“儿童即可能”啊!“儿童即可能”,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相信并认同这个观点,课堂当中才会出现很多我们无法预约的精彩,也才能打开学生通往可能性王国的宽敞通道。

二、活动――前往儿童可能性王国的重要载体

童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的年华。这个时期的快乐很大的原因是他们处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的。活动是儿童快乐的源泉,活动是前往儿童可能性王国的重要载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千万不能成为扼杀儿童“快乐”的“杀手”,不能关闭通往儿童可能性王国的大门。以“语用”训练为例,一些教师,为了“语用”的训练,从不考虑训练的形式,从不考虑训练的时机,将“语用”的训练强加到课堂中去。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课堂教学能让学生置身于快乐的情境之中,再去进行“语用”的训练,才会事半功倍。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6》“做做说说”,要求小朋友向别人介绍自己搜集的运动员图片,这是一个很好的“语用“训练的安排。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能够记住并简要说出自己搜集的某个运动员关键的信息,是实施积极“语用”的过程;若能听记住别人介绍的某个运动员的关键信息,是更高层次的“语用”训练,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怎样才能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说出这些生动的语言呢?课堂上,我结合一年级上册《练习4》的口语交际“悄悄告诉他”,与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之中完成了这部分的教学。具体教学过程为:每个小朋友都要将自己搜集的运动员的信息用一两句话介绍出来。如:刘翔,中国人,曾获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冠军,被大家称为“亚洲飞人”;乔丹,美国人,被誉为“空中飞人”,是NBA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教学中,每个小朋友都加入到这个游戏之中,先将自己搜集的运动员的信息传递给小组成员,再去倾听小组里其他成员搜集的运动员的信息。在整个“语用”过程中,他们既是一个倾听者,又是一个需要表达清楚的传话者,他们的眼神之中写满了期待,神态之中流淌着兴奋,学生的倾听习惯、表达能力及语言的积累在这样一个轻松快乐的游戏之中悄然完成。相比没有任何属于儿童活动形式的“普通介绍”,此类蕴藏快乐的活动形式,向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发出了美丽的邀请,更体现了儿童生命的价值。

三、放手――前往儿童可能性王国的伟大途径

儿童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多彩!儿童是最伟大的想象家,儿童就是我们的老师!我认为,敬畏儿童应是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应有的情怀,而“放手”让儿童去想、去做、去说则是前往儿童可能性王国“最伟大”的途径。我之所以说是“最伟大”,是因为很多教师总是担心儿童离开了自己便会无所适从。这种大胆的放手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

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一则“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一只蚂蚁要过河,这时,正好一片树叶落了下来,蚂蚁坐在树叶上过了河。刚教学时,我在想,作为一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说通顺即可,于是我就示范性地说了一下:“一天,蚂蚁要过河,可是不能过去,它就用一片树叶当船,坐着过了河。”谁知道,我刚讲到这儿,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老师,我可不是这么想的。”我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我觉得,这可以编成一个故事。蚂蚁王国没有粮食了,蚂蚁国王就派小蚂蚁去找食物。可是食物在河的对岸才有,怎么办呢?”其余学生纷纷举手:“我觉得可以是这样,蚂蚁的外婆生病了,小蚂蚁想去看望外婆,可是,外婆家住在河的对岸,怎么办呢?”“我觉得是小蚂蚁要去参加森林里的运动会……”“我觉得小蚂蚁是要去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

最精彩的是,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小蚂蚁不是要去做什么的,而是它在河岸边看到一片树叶,它想:我不如坐在这片树叶上来玩漂流吧!于是它就坐上了树叶,树叶随着波浪忽上忽下,像是荡秋千呢!后来,它把这个游戏告诉了小伙伴们,它们都用树叶一起来玩漂流了!”

“儿童即创造。”那堂语文课,我的的确确是吃惊了,我从没想过学生们会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如果我不能停下自己的脚步,聆听儿童,如果我不能蹲下身子,平等地看待儿童,那么语言文字的训练将会大打折扣,语言文字的训练就难以达到美妙的境界。因此,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大胆地放手,才能让学生的言语实践缤纷多彩,语言文字训练的成果才会更加丰硕,同时,学生的尊严和自信也才能得以最佳的满足,他们才能步入发展可能性的王国。

四、创造――前往儿童可能性王国的活力源泉

“给其自由,任其选择”,这是格罗培斯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的理念。可见,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对于儿童来说,自由是其生命成长必要的心理环境。有了自由,就会有创造;有了创造,就有了前往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活力源泉。在可能性的王国里,我们通过创造,获取知识。在可能性的王国中的行动会表现出这样的特征:产生新的思想,创造新的生活,自觉地对生活赋予意义,自我作出贡献。若想在可能性的王国里,激发儿童的创造性,课堂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就不能太单一,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有选择性菜单,留足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课后作业的“语用”训练,更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尽量不布置限制儿童思维的作文题,不布置老掉牙的作文题,不布置远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文题。

如,为了让学生步入可能性的王国,每天我都会留出一段时间作为学生自由创作的时空。这段时间,所有学生用自己精心选择的创作本,进行连续的“语用”训练。当然,在此项活动开始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个创作的指导,进行众多文学作品的欣赏学习,学习如何构思,如何写章节标题,如何让情节一波三折,如何让细节描写鲜活生动。当学生的心中涌起创作的冲动时,当学生觉得自己可以自由挥洒时,创作的热情特别高涨。于是,在学期结束,所有的学生都写了厚厚的一本作文,闪烁着童心的一部部作品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如,《六(2)班的那些事儿》《南游记》《舌尖上的如皋美食》《童年往事知多少》《幽默班级》《哈皮家族》《梦想扬帆》等等。正是因为给了学生们自由,所以很多学生的心中有了创作的美丽梦想。为儿童营造创造的心理环境,给与其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语文,便会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

语文意味着多种可能性,语文教学需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享有决定权、自、选择权和参与权。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去寻找种种可能性。儿童正是用“可能性”来暗示、启迪我们的语文教学,来挑战、改变我们当下的语文现状。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成为“长大的儿童”,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充分地信任每一位儿童,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大胆放手,鼓励创新,让每天的语文学习都成为前往儿童发展可能性的邀请,让每一位儿童都能步入自己发展的可能性王国,让每一位儿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美丽风景。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

上一篇:自主建构――语文学习的“最佳路径” 下一篇:回归语文原点 构建“真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