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工作报告

时间:2022-05-07 06:24:50

政府的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1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3%,增长速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34475元,全省排名从第8位跃居第5位。三次产业比例从24.1?31.3?44.6调整到12.5?41.4?46.1。财政总收入37.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3亿元,均比2001年增长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19亿元,比2001年增长2.9倍,累计达到669.4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以内。城市综合实力升至全国第84位。

过去的五年,是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五年。20**年,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出650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1.6倍,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63.1%。临港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船舶工业已形成190万载重吨造船能力,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水产加工业年产值达到150亿元,精深加工率提高到39.4%;石化工业有了新起步,和邦化学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港口物流增势迅猛,**港域货物吞吐量达到1.14亿吨,海运业运力达到226万载重吨,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2.5倍和1.9倍。海洋旅游不断提升,接待国内外游客1153万人次,旅游收入73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1倍和1.5倍,成功承办了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称号。渔农产业稳步发展,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实现渔农业总产值93.2亿元,比2001年增长26.3%,远洋渔业产量占全省的80%,建成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基地2.5万亩,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8个,省级“农家乐”、“渔家乐”基地20个,引导渔民转产转业1万余人,渔港建设进展顺利。银行保险证券业、房地产等服务业稳步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发展环境日益优化的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2.5亿元。大陆连岛工程获得国家正式立项,岑港、响礁门、桃夭门三座大桥建成通车,金塘、西堠门两座大桥建设快速推进。建成了大陆引水一期工程,及时缓解了**缺水问题。新建了标准海塘、渔农村饮用水、河道整治、海水淡化、城市防洪等一批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完成了**发电厂一期2号机组建设、嵊泗与大陆电力联网工程,实现了岱山、嵊泗两县用电同网同价。钓浪等一批围垦项目已竣工或成陆,新增土地4.3万亩。新建改建等级公路358公里,在全省率先完成通村公路等级化率和路面硬化率100%目标。累计投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2.3亿元,新城建设初具规模,“南生活、北生产”的本岛城市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市域整体布局、城乡互动的城市发展战略正在推进。定海、沈家门老城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岱山、嵊泗县城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61.1%。“大岛建、小岛迁、陆岛连”战略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序开展,渔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五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机关效能建设扎实推进,建立了招投标统一平台,机关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深化了国有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城镇医疗机构、农村信用社等体制改革。新一轮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承包流转机制得到完善,渔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免征农业税。制定完善了扶持金塘、六横、衢山三大岛发展政策。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7.1亿美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了中远和常石船舶修造、马迹山矿砂和册子原油中转、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岙山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六横煤电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累计引进市外注册资本金32.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口岸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开放面积达到1**9平方公里。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过去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五年。大力实施“暖人心、促发展”工程,积极开展渔农村小康社区建设,实施了渔农村新社区60岁以上老人以奖代保制度,并逐年提高奖励标准。建立了从市到村(社区)四级渔农民就业援助组织和渔农村劳动力信息管理网络,结对帮扶了4565户渔农村困难家庭,新增渔农村就业人数4万人,帮扶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7万人。财政支农资金累计达到15.8亿元。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16万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7万人,渔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5.4%和95.8%,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3万人,实施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累计建设城镇经济适用房3.5万平方米。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5元,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33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72.4%和88.4%,渔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上升到全省第4位。累计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615项,科研成果转化成效显著,省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落户**。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两县两区均通过了省“教育强县”考核,基本普及了十五年教育,浙江海洋学院发展到万人规模,新建了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基本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功能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市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基层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建成了一批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医疗卫生条件有了新的改善,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主要健康指标全省领先。群众性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广播电视工作不断加强。人口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环境质量综合指标保持全省前列。“平安**”建设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全省第一,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市及四县(区)均被评为“平安市”及“平安县(区)”。开展了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活动,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两县两区均通过了省级文明县城(城区)验收。支持国防建设,连续四届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审计、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和人防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气象、物价、民航、档案、史志、老龄、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的成绩,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回顾总结本届政府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推进**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中央、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一是必须抢抓机遇,理清思路。机遇昭示未来,思路决定出路。五年来,我们紧紧抓住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等重大机遇,跳出**看**,立足**求发展,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积极实施市委“六六决策”,进一步明晰产业发展、城乡统筹、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发展思路,编制空间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布局等一系列规划,坚持思路融入规划,规划指导实践,努力推进**跨越式发展。二是必须立足市情,发挥优势。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是谋求**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五年来,我们立足海洋海岛实际,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现实基础,扬长避短,错位竞争,着重在“3×3”产业上下功夫,着力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推进宁波-**港一体化,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和现代渔业四大基地,实现了由传统渔业经济向现代海洋经济的转变。三是必须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全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我们始终高度关注民生民计,增强统筹发展意识,创新渔农村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突出问题,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四是必须转变职能,真抓实干。审时度势,转变职能,以务实的作风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是做好政府工作的重要保证。五年来,我们致力于转变政府职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改革审批制度,优化发展环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公共服务,推进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了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各种要素制约仍比较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同时,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任务仍比较艰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在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差别、贫富差距仍比较明显,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同时,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能仍有待加强,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措施,切实加以克服和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监督、关心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军民同舟共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并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驻舟人民、武警部队,向在舟部省属单位,向各派及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的外来投资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充满机遇、大有可为的重要五年,也是必须牢牢把握、实现全面跨越的关键五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船舶修造、重化工等产业正在加速向我国沿海城市转移;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实施,我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将呈现更好的发展态势,为**发挥优势、错位竞争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宁波?**港一体化的推进,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和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实现全面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大陆连岛工程建成在即,将给**带来全方位、历史性的根本转折。现在,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争取又好又快的发展,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围绕“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总要求,以“发展、平安、和谐”为工作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统筹城乡和社会发展,不断推进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岛花园城市、海岛和谐社会四大建设,全面打造富强、文明、秀美、和谐的新**。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力争7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4%;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1500亿元,年均增长20%?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五年累计1700亿元,年均增长16%;港口货物吞吐量2.5亿吨,年均增长17%;海洋旅游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年均增长10%,渔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年均增长11%;万元GDP能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5.1%和15%。力争人民生活水平进入长三角城市中上游,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跻身全省先进行列,社会和谐程度走在全省前列。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科学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再上新台阶

海洋资源是**最大的优势。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以港兴市、工业强市、服务富市,力争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发挥资源优势,做强海洋特色产业。依托“港、景、渔”优势,围绕“3×3”产业重点,主攻临港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四大基地。临港工业基地建设,把船舶修造及配件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做大产业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力争到本届末年造船能力达到700万载重吨以上,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成为全省最大、全国重要的船舶修造基地;积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和贸易流通三大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海水产品精深加工及贸易基地;加强石化产业规划,全力争取大型项目落户建设,支持一批中型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努力实现石化工业重大突破;重点扶持海洋生物、海洋医药等新兴产业,重视发展纺织机械、塑料机械、汽车配件等中小企业和渔农村家庭工业,大力营造工业强市的良好氛围。港口物流基地建设,坚持“南联宁波、北接上海”,积极引进石油、矿砂、煤炭、粮食、木材、化工品、集装箱等重大物流项目,打造全国重要的能源物资储运中转基地和长三角重要的对外贸易物流基地;加快港口公共泊位、航道、锚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船代、货代、仓储、运输、金融、保险等现代港口服务业,不断提高基础配套、综合管理和综合服务水平,尽快形成集疏运一体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加强港航联动、江海联运,优化运力结构,引导航运企业向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发展,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大港相适应的海运强市。海洋旅游基地建设,积极迎接大桥时代,以上海等周边城市为重点,加强营销对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打造本岛南部沿海旅游带,大力发展与大桥经济相关的各类服务业;继续坚持“一个品牌、三条主线、十大旅游区”的总体发展思路,以精品项目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提升普陀山佛教文化旅游档次,完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设施,努力把**建设成为集礼佛朝拜、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商务会展于一体的群岛型旅游基地,争取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海上休闲度假目的地。现代渔业基地建设,以渔民增收增效为核心,继续推进渔民转产转业,调整捕捞结构,稳步发展远洋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加快建设渔港经济区,基本形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渔业基地框架,继续保持**渔业在全国、全省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有**特色的名特优产品和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规模化经营,加快产业化进程,提升现代农业层次。

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大力推进大桥及延伸线(金塘?本岛?朱家尖)的经济产业带和城市景观带建设,促进“港、岛、桥”联动开发。深化“十一五”规划“一体两翼”产业布局,优先发展本岛及相连区域一条主轴,加快发展南北两翼。认真落实本岛“南生活、北生产”城市发展规划,把本岛北部临港工业集聚带作为今后全市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深化规划为先导,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基础配套,制定鼓励政策,引导“要素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培育全市海洋经济的核心支撑点和主要增长源;积极促进本岛南部新城、定海、沈家门中心城区城市功能的完善,努力使之成为全市商贸会展、文化教育、科技研究、交通运输和信息服务的中心。积极支持金塘、六横、衢山、长涂、洋山等临港产业集聚区建设。

集约利用资源,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把集约利用和循环经济理念,渗透到全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严格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合理使用”原则和规划安排,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港口岸线、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提高土地产出率,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清理闲置土地,加强土地批后监管,集约利用好土地资源。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倡导绿色消费,组织实施一批海水淡化、风力发电、废物利用等项目,抓好节能、节水、节材等工作,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力争在节能降耗和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二)注重全面创新,激发**跨越发展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加强科技进步、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我们的发展才能充满活力。

推进科技进步,建设海洋科技强市。把科技和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引导全社会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建设创新型城市。制定扶持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动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等海洋科技开发和研究,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全力建好省海洋经济研究院,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吸引全国海洋类科研机构落户**,推动科研与企业的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到本届政府末,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突出培养本土人才,大力引进紧缺人才,更加重视对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加快“数字**”建设,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加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大集团、大企业、大项目为主攻目标,以“科技含量高,解决就业多,资源占用少,环境污染轻,产业拉动强,社会贡献大”为引进原则,进一步整合力量,创新载体,完善服务体系,扩大引资规模。加强与上海、宁波等重点地区的紧密型经济合作,大力推进宁波?**港一体化和“山海协作”工程,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强外贸,做优外资,做大外经。实施外贸多元化战略,提高外资引进质量,积极推动劳务输出和对外经贸合作,不断提高“三外”水平。进一步加强口岸开放工作,加快本岛北部、长白等重点区域开放步伐。完成金塘、六横的口岸机构设置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加强与在舟部省属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形成加快**发展的工作合力。

深化各项改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全面推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行政府项目公示制,提高政府性资金投入效益。继续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公共服务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认真抓好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和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实行统一政策,下放一定事权,加快“七大岛”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渔业经营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研究探索企业上市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国资、民资、外资共同发展。

(三)注重优化环境,打造海岛花园城市新形象

海岛花园城市是和谐社会的有形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用现念,不断推进城乡建设、生态建设、基础建设,创建我们的和美家园。

突出城市个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大岛建、小岛迁、陆岛连”战略,努力推进中心城区现代化、本岛城乡一体化、主要大岛城镇化进程。按照“规划统一、建设接轨、管理分级、权责明确”的原则,集中精力加快新城建设,完善定海、沈家门城区功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尽快使新城、定海、沈家门三组团形成联系紧密、各具特色的一体化中心城区。大力支持高亭、菜园两个县城及金塘、六横、衢山等万人以上经济大岛的集镇建设,提高城镇品位,增强集聚功能,走城乡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按照“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体制创新”的目标要求,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全面推进新渔农村建设。切实增加“三农”投入,加快完善渔农村道路、供水、用电、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面创建渔农村小康社区,力争**的新渔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加强生态建设,营造海岛绿色家园。全面组织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创建具有海洋生态和海岛特色的部级生态城市。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设,5年投入2亿资金,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环保投入,加强对各类污染的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污染物减排目标。精心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并保护建设一批生态小岛、生态敏感区和自然保护区。抓好国土开发与整治、河道整治与水域保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促进市域生态环境向净化、绿化、美化和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演变。

强化基础建设,全面推进登陆战略。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综合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全面实施路、水、电登陆战略,切实提高要素供给能力。争取2008年基本建成**大陆连岛工程二期,启动建设岱山?**本岛、六横?宁波连岛工程,抓紧实施本岛北部疏港公路等一批交通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海岛交通条件。坚持本地水资源开发、大陆引水和海水淡化并重,着力抓好大陆引水二期、本岛北部输水、中小岛屿海水淡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和渔农村饮用水工程等一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钓梁等重要区域围垦工程,争取5年内围垦成陆10万亩,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完成**电厂二期扩建和220KV**与大陆联网工程,加快建设**220KV电网主框架,积极推进六横煤电一体化、岱山风电等项目。

(四)注重统筹协调,争创海岛和谐社会新特色

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政府工作的努力方向。我们只有以人为本推进社会全面发展,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取得成效。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确保当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要强化监管,加强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健全和落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充分就业的要求,切实抓好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和渔农民“双转”工作,多层次开展就业服务,全方位创造就业岗位,力争今后五年实现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强化和谐劳动关系,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确保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在85%以上。加强收入分配调节,逐步增加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健全城镇职工保障体系,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推进渔农村社会保险工作,完善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参保率达到90%以上。健全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结对帮扶、医疗救助、慈善救助、法律援助等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重视均衡发展,推动社会事业再上台阶。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进一步提升渔农村教育水平,争取基础教育均衡化水平全省领先。大力实施“海洋文化六大工程”,切实增强城市软实力,文化阵地覆盖面等重要指标达到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要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改善渔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全面推进海岛体育强市建设,着力提高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水平。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大力支持驻舟和武警部队各方面建设,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继续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积极发展慈善、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切实加强妇女和儿童工作。

维护和谐稳定,全力推进平安**建设。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工作,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排查调处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改进社会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的预警预测、排查化解、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平安支队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各类预案管理,完善灾害预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20**年的主要工作

20**年是我市开启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未雨绸缪、积极迎接大桥经济的关键之年。要牢牢把握大陆连岛工程贯通给**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切实强化发展举措,及早谋划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380亿元,增长13%,力争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27.9亿元,增长15%以上;工业总产值610亿元,增长20%,力争22%以上;渔农业总产值93亿元,与上年持平;外贸进出口总值32亿美元,增长18%;港口吞吐量1.25亿吨,增长10%;旅游接待人数1290万人次,增长12%,旅游总收入82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00元,增长11%;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00元,增长12%;万元GDP能耗下降4%。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海洋特色产业

快速发展是实现全面跨越的基础。要继续大力培育、壮大“3×3”重点产业,加强对大桥及其辐射区域的产业布局研究,构筑北生产大格局,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和要素集聚。

坚持工业强市,做大做强临港工业。大力营造“合力扶工”的良好氛围,制定出台新一轮工业扶持政策。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推进本岛北部临港工业集聚带建设,加快实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扶持优势工业企业,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指导和引导,重视关心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培训临港工业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船舶工业为突破口,积极研究全国乃至世界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促进船舶工业发展的政策,加快推进船舶及其配件业的要素集聚和产业集群,培育大型现代修造船企业,带动临港工业发展新跨越。重点促进中远、欧华、永跃、常石、扬帆等已投产项目的产能释放,推进金海湾、太平洋海洋工程、中远二期三期等一批大型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快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开发海洋药物等高科技产品。拓宽加工领域,引导企业开发海带、贻贝、紫菜等低值水产品。加大国内市场营销力度,规避出口贸易壁垒。推进浙江海水产品品牌基地建设,加快筹建国家海洋食品检测中心,探索建设全国一流的水产品生产研发基地和水产品交易市场。稳步发展石化工业,重点推进和邦化学、浙海油污、天禄丙烯等项目建设,继续做好大中型化工项目的引进工作。

坚持服务富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四个统一”要求,加快宁波?**港一体化进程。重视港口规划,主动做好宁波?**港总体规划衔接工作,积极探索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快岱山、嵊泗等外岛港口资源整合,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强港口基础建设,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重点实施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岙山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浙能**煤炭储运配送基地、**液体化工品中转基地等工程项目。加快老塘山五期等公共泊位建设,抓紧实施虾峙门、马岙港区等航道整治工程,继续做好条帚门航道整治和佛渡锚地建设的各项前期工作。积极发展与港、桥相配套的金融、保险、货代、船代、贸易、通关等现代服务业。加强港航联动,拓展江海联运,提高当地运力参与率,不断提升**海运企业市场竞争力。完成《**市海洋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积极推进旅游体制创新,加大旅游整体形象推介和营销力度,努力促进**与上海旅游互动发展。扩大重大节庆活动的影响力,积极培植会展旅游。加快世界佛教论坛主会场、海星游船游艇等精品项目建设,推进绿城大酒店等高星级酒店建设进度。积极促进海钓、游艇、汽车露营基地等项目的启动。做好桃花岛创建“4A”级旅游景区工作,逐步完善全市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调整优化,稳步发展渔农产业。充分发挥海洋渔业优势,进一步优化捕捞作业结构,因地制宜推进“双转”工作。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完善渔业经营体制,探索建立渔船法人制度。加快推进渔港经济区和**中心渔港建设。大力实施渔船节能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大力推广精养模式和标准化生产,重点开发浅海养殖。争取全市标准化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5万亩,完成养殖塘标准化改造面积3000亩。继续扶持优质、高效、生态渔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休闲渔农业,争取建设特色渔村示范点5个,新增省、市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各2家。

(二)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工作,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体制机制的支撑保障作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和人才工作。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和扶持力度。重点建设省海洋经济研究院,推进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步伐。启动建设浙大网新**科技园。加快应用型技能人才和渔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工作。大力实施**新世纪111人才工程。柔性引进紧缺专业人才,争取新引进各级各类紧缺人才1500名。建设好**博士后工作站、高层次专家人才库和市人才公寓。

切实加强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工作。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努力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完成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工作任务。大力推广节水、节能、节电等新工艺和新技术,积极探索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资源。完成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加强重点工业区块、重点污染企业的环境污染整治,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开展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继续抓好土地开发整理,挖掘土地供应潜力,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建设用地、废弃盐田复垦,重点实施钓梁等围垦工程。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工作。探索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推进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切实抓好乡镇机构改革,建立健全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事业单位改革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创新区域合作交流机制,继续推进“山海协作”工程,扩大与宁波、上海等区域的合作。整合招商资源,建立一支专业的招商队伍。创新招商引资举措,努力提高选商引资成功率。加快推进水产品保税库、水产物流中心建设。扎实做好本岛北部临港工业集聚带等区域的口岸开放工作,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开展对外劳务合作,建立外派船员人才储备库。积极引导在外舟商回乡创业。

(三)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

进一步优化**市域总体布局,修编《**市域总体规划》,完善区域和大岛功能布局,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建设海岛花园城市。

加快推进城区建设。做好大桥及其延伸线经过区域的规划、建设工作,加快构筑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带。启动实施绿色生态**建设四大工程,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集中力量建设新城,大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和商务区建设,推进中昌国际大厦、建设大厦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形成集聚效应。继续完善定海、沈家门老城区功能,构筑定海、新城、沈家门“三组团二点”的城市中心区框架。加快高亭、菜园县城建设,打造具有海洋海岛魅力的特色城区。推进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健康稳定发展。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大力推进新渔农村建设。继续实施“暖人心,促发展”工程,加快推进渔农村小康社区建设。抓好村庄示范整治工作,重点突破城郊村、中心村和主要岛屿的环境整治建设。开展绿色示范社区(村)创建工作。继续抓好渔农村饮用水工程,实施本岛北部供水管网联网工程。开展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工作,建立渔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长效机制,启动临城污水厂一期工程。围绕“五个一批”,加强对渔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引导渔农民建设新渔农村的积极性。加快金塘、六横、衢山等大岛建设,推进中心镇建设和小城镇综合改革。加大财政对渔农村的倾斜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新渔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力推进大陆连岛工程建设。做好岱山?**本岛、六横?宁波以及朱家尖大桥复线建设的前期工作。重视本岛交通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停车场等公共交通配套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工作;启动本岛北部疏港公路和金塘岛互通疏港公路建设;完成长峙至岙山公路建设,开工建设东皋岭复线和新城公交枢纽站。不断完善岛际交通网络建设。全面做好大陆引水二期工程准备工作,启动黄金湾水库工程前期政策处理。完善和实施全市海水淡化规划,基本完成六横海水淡化一期建设工程。开工建设220KV**与大陆联网工程,加快推进**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前期准备,完成110KV六横输变电工程。全力做好夏季有序用电工作。完成**电力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作。

(四)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切实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推进海岛和谐社会建设。

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以城镇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渔农村富余劳动力为重点,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和扶持,不断扩大群众就业。力争实现新增渔农民转移就业8000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000个,失业人员再就业5000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两个至少”的工作目标。争取渔农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减少600户,消除渔农村人均纯收入1800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认真执行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继续实施以奖代保制度,以奖代保金提高到每人每月38元。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行渔农村独生子女户奖励扶助制度。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适合捕捞渔民、被征地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的养老保险办法。完善各类社会救助体系,探索社会化老年服务新模式。

进一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渔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重视解决民工子弟入学难问题。今年起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重点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发展高等教育。抓好教育实事工程,开工建设**中学新城校区一期工程。构建新城教育管理新体制。深入实施“海洋文化六大工程”,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加强基层文体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和专项整治力度。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数字电影”工程。做好海洋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新城体育馆工程建设。办好环**群岛自行车邀请赛。努力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渔农民健康工程,完善惠民医院和流动医院工作机制。启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院新城门急诊楼,建立市急救指挥中心。启动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开展标准化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试点工作。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改善城乡结合部面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政务和商业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城乡结对,共创文明”活动,进一步推进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素质。

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扎实开展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实施社区和渔农村警务战略,完善“铁桶工程”,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创新普法教育载体,积极探索外来人口管理新办法。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坚持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高度重视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各类。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平安创建活动,力争95%的乡镇(街道)达到平安创建标准,85%以上的渔农村社区建成三星级以上民主法治社区(村),市及四县(区)全部达到创建标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制,着重抓好渔业生产、海上交通、船舶修造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三项指标“零增长”,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全面完成“乡镇连锁超市”和“农村放心店”建设任务。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健全动物疫病防治组织体系。切实做好“三防”工作,继续做好病险水库、山塘、海塘、水闸等除险加固工作,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工作体系,不断推进防汛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抗灾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要完成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切实加强各级政府班子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努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一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强化理论、业务和新知识的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努力在学习中开拓新思路,在调研中掌握新情况,在工作中提出新举措,不断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切实提高科学把握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和统揽全局的能力。二要大兴务实创新之风。清醒认识**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化解长期以来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坚持完善民主集中制,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强化全市“一盘棋”思想,善于从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三要大兴依法行政之风。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加强与派、工商联和工、青、妇等社会团体的联系,善于听取和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实施“阳光工程”,推进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继续加强依法行政,深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四要大兴勤政廉洁之风。积极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加强政府财政管理,强化部门预算刚性,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加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建立健全制度,改革工作机制,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切实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五年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中共**市委的领导下,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建设富强、文明、秀美、和谐的新**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地委扩大会议讲话 下一篇:代表工作报告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