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光洙的启蒙主义文学观

时间:2022-05-07 09:55:57

浅谈李光洙的启蒙主义文学观

摘 要: 李光洙,是韩国小说家和诗人在韩国近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被称为启蒙主义、民族主义和人道主义作家。李光洙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批判旧社会儒教陋习,煽动革命精神,具有教化大众的启蒙主义思想,说教意味较为浓厚。李光洙在文学上提出了很多新的观念,对韩国近代文学发展有极大的贡献,对之后许多作家的创作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关键词: 李光洙 启蒙主义 文学观

李光洙,号春园,是韩国近代文学的先驱,也是韩国近代启蒙主义、民族主义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整个朝鲜半岛的近代思想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0岁时,父母染病双亡,两个妹妹也相继去世,李光洙成为孤儿,13岁受到资助前往日本明治学院就读。在日本留学期间,李光洙开始接触到新学,与洪命熹、文一平、安在鸿、崔南善等人交往甚密。1910年中学毕业后李光洙回到朝鲜,在五山中学任教,1917年开始,在《每日申报》上开始连载韩国最早的近代长篇小说《无情》。1919年,李光洙和在日本的留学生起草了“二八独立宣言书”,后流亡上海,参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并担任过临时政府的机关报《独立新闻》报社的社长。此间,李光洙在韩国文坛十分活跃,发表了多部作品,如《再生》、《土》、《有情》、《开拓者》等。他的作品均在启蒙主义的立场上批判旧的封建主义制度,探讨近代的自我觉醒等问题,对韩国文坛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启蒙主义文学观的形成

探究李光洙的启蒙主义文学观,必须分析对其文学观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和时代因素。李光洙出生于朝鲜东学革命和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的1892年,死于朝鲜半岛分裂的1950年,一生经历了李氏朝鲜灭亡,日本侵略殖民和韩国近代化的全过程。在李光洙坎坷的人生历程中,家庭没落和日本留学两个阶段都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1.家庭的没落

对于李光洙来说,人生第一个转折点始于家庭衰败。李光洙的先祖是李氏朝鲜太祖李成桂的旁系后代,爷爷李建圭曾任正五品文官通德郎,但是他的家庭在父辈时期就已经开始衰败了。由于家庭贫困,李光洙小时候曾搬过九次家,他的三个兄长也都在幼儿时期夭折。在父母双亡后,李光洙十几岁就早早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他带着妹妹寄宿在亲戚家里,为了不给亲戚增添负担,他经常辗转四处做体力活或者卖香烟以补贴家用。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小小年纪的李光洙患上了肺炎和结核,由于没有钱负担医疗费,错过了治疗时期,导致李光洙一生身体羸弱多病。在贫苦的生活中,李光洙深刻地感受到了世间冷暖,周围人的蔑视和恶语相向给他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挫折感,无依无靠的他产生了强烈的孤儿意识,有着希望通过自己打破困窘现状的强烈意愿,这也唤醒了李光洙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的个人意识。

当时的朝鲜半岛正处于被日本侵略吞并时期,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失去国家和土地的整个民族滋生出一种孤儿意识,这种全民族的孤儿意识和李光洙个人的孤儿意识不期而遇,使得在落后社会中遭遇家庭衰败、国土沦亡的李光洙逐渐强化甚至夸大自我意识和责任。这种过度的个人意识使李光洙养成了过于强调个人责任的习惯,无论在文坛还是社会中,他都是一个过于强调自己责任的先觉者,总是以启蒙者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

2.日本留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明治时代末期,日本近代文学创立,在日本东京,自然主义思想、前苏联文学作品、社会主义思潮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吸引着大量来自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学生前去留学。年轻的李光洙正是在这段时间在日本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期。读书期间,李光洙广泛涉猎了尼采的无神论和不可知论、海克尔的适者生存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等思想,同时他与洪命熹、崔南善等人相识并交好,受到洪命熹的影响,接受了托尔斯泰的批判主义和人道主义,这些思想理论都对他日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日期间,李光洙还特别尊敬有着“日本近代教育之父”之称的福泽谕吉,他将福泽谕吉称为“上天赐福日本而降下的伟人”,并梦想成为和福泽谕吉一样的人。

1907年,朝鲜独立运动家,被称为“韩民族独立之父”的安昌浩从美国回国途经东京时做了一场爱国演说,李光洙听后深受触动,下定决心投身于独立启蒙运动中。之后,起义抗日将领申h石因朝鲜人告密而被捕的消息深深触动了李光洙,他确定地认为民众是无知而贪婪的,民众亟待也必须受到教育,这更坚定了他教育启蒙的决心。

二、李光洙的启蒙主义文学观

作为韩国近现代文学的先驱作家,李光洙被认为是启蒙主义作家的代表,他以文学为媒介,力图实现对民众的启蒙。在他看来,启蒙的任务是当务之急,启蒙大众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价值取向①。

李光洙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在一个比较不幸的环境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期,之后留学日本,在日本的各种经历使他发现自己原来生活的世界竟有着那么多的不合理。因此,李光洙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始终努力向读者描述并揭露当时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不合理陋习和弊端,力图向民众传播新思想新观念,他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当时民众认清面对的现实,并冲破封建主义的桎梏。他认为民众无法摆脱蒙昧状态和落后生活的根本原因就是封建主义思想和封建制度,如果不能废除封建制度,废除落后的思想弊端和陋习,民众就没有可能从当下的落后和迷茫中走出来。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进行一场可以改造国民意识的思想革命就是当务之急,而文学正是改造国民意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李光洙选择了文学作为启蒙大众的手段,为了克服朝鲜病入膏肓的封建主义思想和制度,李光洙以一个先觉者的姿态挺身而出。李光洙通过文学引导民众,成为民族启蒙的先驱者。他经常以俯瞰民众的先驱者身份自居,对于大众的愚昧感到忧心,号召群众革新教育、宣传自由恋爱、引导群众接受新教育。他将自己变成了一个说教者,在作品中无时无刻不在激昂地做演讲和宣传。在小说《无情》的结尾处,李光洙借几个年轻人之口呼吁:“要给他们以力量!要给他们以文……要教他们引导他们……用教育,用实践。”在《开拓者》中他又通过先觉者闵殷植这一人物对封建旧家庭制度的批判“今日社会是男人和女人共同拥有的,男人和女人要以各自天赋的特长竭尽全力努力实现我们认识的理想社会……因此朝鲜女人也有抓紧拳头奋发图强的必要和义务”。

作为民族先觉者,李光洙在辛辣地批判封建主义制度的同时,还主张改革教育。李光洙特别强调“情育”,在封建教育中,“情”的教育一直低于“德”或者“智”,李光洙认为情是打破旧思想的武器,要想完成个人的解放,首先是“情”的解放,他主张强调“情”相对于“智”和“德”的独立性和对等性。他认为如果说民众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智德体的教育的话,那么情的教育责任主要应由文学承担。李光洙强调情文学不仅是强调情育的重要性,还是抨击批判只看重智育和德育的封建传统教育的畸形。他的小说《无情》、《有情》、《爱》等均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体现出“情”与“理”的冲突,他将“情”与“理”对立起来,向落后的封建社会提出正面挑战,表现以情抗理的启蒙思想。

可以说,启蒙主义是李光洙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观。李光洙一生的文学创作都以启蒙为己任,对于读者而言,他不仅是作者,更是老师,是整个民族的先觉者,他通过自己的文字极力抨击封建主义旧观念、旧思想,用带有鲜明启蒙主义色彩的笔调向社会传递启蒙主义和新文化教育,借手中的笔向蒙昧的民众传递新思想、新观念,推进韩国文学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注释:

①王金霞.韩国近现代著名作家李光洙文学思想探微.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

参考文献:

[1]..韩国:,2001.

[2]王金霞.韩国近现代著名作家李光洙文学思想探微.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

[3]韩宇宁.鲁迅与李光洙文学观之比较研究.芒种,2013.12.

[4]李明信.鲁迅与李光洙文学观比较.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0.6.

上一篇:“仇恨”型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研究 下一篇:房产测绘中测绘面积的质量控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