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城乡差异 和谐语文课堂

时间:2022-05-07 05:49:52

消除城乡差异 和谐语文课堂

【摘要】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由于阅读量差距明显、口语交际能力强弱不同、展示表达能力有高有低等因素,造成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效益不能最大化。如何消除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差距,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城乡差异 语文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40-01

随着农村外出群体日益庞大,农村学生数量逐渐减少,乡镇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分散,造成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局调整政策,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这固然解决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但是随之出现了上学距离遥远、寄宿生问题增加等弊端,学生的组成也由单纯的城镇学生变为城镇与农村学生各占一部分。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由于阅读量差距明显、口语交际能力强弱不同、展示表达能力有高有低等因素,造成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效益不能最大化。如何消除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差距,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探究的课题。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1.知识的迁移能力上,城镇学生优于农村学生。

中学语文更加注重于对文章内涵的思考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来体验情感进而形成独特的认识和感受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农村学生由于接触到的事物、人际关系和阅读量等比城镇学生要少,文字敏感度比城镇学生低,从课文反观自身的局限性较大,而且农村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程度不如城镇学生,二者相比,农村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城镇学生。

2.问题探究能力上,城镇学生优于农村学生。

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探究学习方式逐渐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中学语文课堂上的探究点大多偏重于对课文整体的理解、对重要句段的解读、以及结合文章的背景来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这就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之外,还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正好是农村学生所欠缺的,这导致中学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城乡差距。

3.展示能力上,城镇学生优于农村学生。

探究学习方式对于展示也有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将对问题的解答组织成为流畅的语言,而且对于问题要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作答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要明确,中学语文课堂更是要求有流畅而且丰富的语言,能够准确而不失生动的将问题回答完整,或者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农村学生局限于阅读量较少以及展示自我的技巧缺乏等缘故,和城镇学生相比,明显的存在差距,造成展示大多由城镇学生完成,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4.课堂评价能力上,城镇学生优于农村学生。

新课程改革将课堂评价从全由教师进行改变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维形式,这给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评价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分析和判断,对知识的摄入和生成进行衡量,阅读量和理解能力占优势的城镇学生在这个方面比农村学生更得心应手。评价群体的不平衡造成了课堂能力形成的不均衡,也会影响到中学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消除中学语文课堂城乡差距对策

抛开地理位置和经济因素,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有效的缩小直至消除城乡学生的差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语文教育的源头抓起。

语文教学的源头在于阅读,语文能力的提高也在于阅读。阅读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文字敏感度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课外都创设阅读时间和情境,鼓励学生多阅读、广泛阅读。教会学生做阅读笔记和批注,引导学生将感受和体会写下来、表达出来。尤其是要指导农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提高他们的认知和感知能力,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堂内容的设计上,适当考虑农村学生的接受和思考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的思维含量较高,理解难度加大,教师在备课环节中,要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的再创造,使之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在处理一些较难的问题时,也要给农村学生创造可以进行思考的阶梯和维度。同时,要引导城镇学生对农村学生进行帮扶,从外在因素上消除城乡差距。

3.课堂知识探究环节上,给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时间。

探究学习模式的广泛应用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另外一种可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教师要合理设置探究内容,让农村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讨论中来,在探究时能够让每个成员都能够思考和感悟,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给农村学生留下相对更为充分的时间,并且适当的调整发言的机会,鼓励农村学生更多的发表看法、回答问题。

4.展示和点评时,划分不同的难度等级,给农村学生搭建适宜的平台。

展示和点评是综合能力的高度体现,城镇学生的优势更加明显。教师要根据内容和课堂生成的难易等级的不同来分配展示和点评的机会,并且适当向农村学生倾斜。难度较小的问题交给他们来展示和点评,经过一定的过渡阶段之后,要逐渐拔高,提升难度等级,引导全体学生的能力达到统一,确保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益。

5.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内因上改变课堂分化。

语文学习的效果好坏与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学习态度密切相关,教师要结合农村学生的家庭背景和人际关系来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改变对展示、点评和探究的羞怯、抵触心理,教会学生用于展示自我,能够大胆的将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并且对别人的思考有准确的判断评价。只有从内因上改变了,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才会逐步改变,语文课堂才能够和谐起来。

三、结语

城乡学生的差距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对中学语文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师要客观的分析城乡差距的原因,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制定相应的对策。消除了城乡差距,中学语文课堂才能够顺利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确保教学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谷岚.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度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2]林小云. 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黄世举. 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4]彭亚.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8.

[5]徐曼. 素质教育对当前中学语文课堂的影响[J]. 改革与开放,2011,10:174.

[6]吴芳. 预设与生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辩证法[D].湖南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浅析景观设计教育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培养 下一篇: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中汉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