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中汉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3 11:47:57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中汉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摘要】一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言教育和汉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受本组传统语言的影响很大,对于学习汉语他们没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这也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汉语表达能力的普遍低下。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问题,从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怎样培养他们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两方面着手进行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小学语文教育 汉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47-02

我们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有自己的特点,在民族语言、民族服饰、民族节日等上都各有特色,他们大多数生活在我们国家领土的边界地带,与内地汉族人们的接触很少,这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汉语水平的普遍低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因为受到父母及周围人的影响,他们习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学习和交流,对于汉语他们运用的很少有些几乎就没说过。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也逐渐加强了与内地的联系与交流,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教材也都换成了汉语。但是目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汉语教学中依然存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上的问题,交流是很重要的,因此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一、让学生认识到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我们生活的范围已经不仅仅只是限于我们出生和成长的那片土地。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老师,首先得告诉孩子们外面社会的发展,告诉他们学习汉语的优势和重要程度,让他们有学习汉语言的渴望和动力,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爱上学习汉语言。语言不是一个死板的东西,它是活的,我们学习它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习而学习,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它,用它来跟人们交流,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知识。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黄金阶段,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模仿、学习以及接受能力很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标准和榜样,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这些孩子们进行汉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当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对提高汉语表达能力有了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后,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冲动和兴趣,加之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他们自己就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真正爱上汉语的学习,体会到它的魅力。当我们从对某种事物的重要性认识变成对这种事物的浓厚学习兴趣时,我们会开始主动的探索,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说,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认识到提高汉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很重要的,这是培养他们表达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二、从课堂和课外着手,着重培养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在少数民族地区,一般上语文课时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是勉强能够进行汉语的学习和表达的,但是当他们一下语文课,也许他们就回到了用自己的民族语言交流,这导致了这些小学生的实际汉语交流和表达能力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因此要想真正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老师除了要注重利用课堂外,还要注重课外时间的利用。

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全程汉语教学,必要时才用民族语言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学习。因为语言的学习不同与其它学科的学习,要想学好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说多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应把课堂交给学生,鼓励他们多多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和空间。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平等,特别是这些小学生他们的心思又敏感,因此教师还得特别注意孩子的心理。当学生在课堂上展现他们的才能时,或许他们有时不知怎么来用汉语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可以辅助学生用汉语将自己的意思和情感表达出来,逐渐的学生说汉语的缺点会得到改善,他们也就不会再害怕开口说汉语。当学生上完其它课已经很累了,在上语文课时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进行汉语言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汉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中来。

课外时间的联系对于强化语言的记忆和表达是很重要的。不说其它的,在学校期间比如课件和吃饭时间,都应鼓励小学生们联系汉语和用汉语进行日常的一些简单对话。这是一种习惯养成的很好的方法,将语言运用到日常生活是我们学习语言的目标,在运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对于那些不喜欢说话的学生,当他们周围的人都说这种语言时他们也会受到感染,学习怕的就是跨不出第一步,一旦跨出了第一步那么后面的学习将会成为很容易的事。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吸引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会充满好奇,而且求知欲强,因此可以抓住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向课外延伸,增强他们的语言实践的机会。

三、结语

每个民族有自己特色的语言和文字,每个民族的风俗人情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然而每个民族之间都是需要交流和学习的,而汉语是各个不同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纽带和基础。总之,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中汉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好与外界人们交流的平台和手段,真正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凤国林. 浅谈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8,18(8):23-24

[2]吐尔逊・艾麦尔. 汉语教学中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疆农垦经济. 2010,5:71-73

[3]乃孜兰. 浅谈汉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2,11(35):42-44

[4]毛勇. 对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思考.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3,20(1):31,73

[5]谢红. 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理论研究. 2013,1,8:6

作者简介:

泽仁卓呷(1987-),女,四川雅江人,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

上一篇:消除城乡差异 和谐语文课堂 下一篇: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选择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