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1978

时间:2022-05-07 02:36:52

1978年的中国,改革正在萌动。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走出长期封闭的国门,亲身领略外面世界的变化,感受世界经济发展的脉搏。这一年邓小平先后4次出访7个国家。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出访外,中央和国务院还派出许多代表团和考察团,对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经验进行多方面的考察。

邓小平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西欧五国考察团感慨:“现代化什么样,出去一看,噢。原来是这样!”邓小平的出访以及官员出国考察。加深了中国对世界的了解,也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此,中国的大门打开了。

邓小平:学人家是怎么搞的

1978年,邓小平以急切的脚步走出国门。这一年,中国决定推开国门,启动变革。

74岁邓小平一年访7国

11月的新加坡,即使在夜晚仍然暖风四溢。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谈话也在升温。两人就像一对相识多年的老友,在饭后一起商量解决邓小平“家里”的问题。

邓小平问,中国要改革、要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李光耀说:“教育。”

邓小平若有所思地说,中国因为“”损失了两代人的教育,影响很大,确实要恢复、要改革。

李光耀给邓小平出主意,解决问题就要派最得力的人去抓,就像他派吴庆瑞去抓教育、抓住房。

邓小平听得很认真。1920年,16岁的他曾途经新加坡去法国留学,58年后,这个小小岛国的崛起,显然让这位谋划着重整山河的中国领导人深感震动。

随邓小平访问新加坡的翻译施燕华回忆说,就是这天在新加坡总统府草坪上举行的晚宴中,两国领导人进行了最为推心置腹的一次谈话。

邓小平再次重申了白天会谈中的观点:中国将实施新的侨务政策。这也是他此次南亚、东南亚之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向周边国家释疑,争取支持,并消除“”的影响。他告诉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我们说真话,是真诚的,不说假话。”

这一年,74岁的邓小平先后4次出访了7个国家。领导人如此频繁地出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很罕见。

让邻国放心

1978年的邓小平相当繁忙。从年初的科学大会开始,随后又是连续视察和出访。在新加坡之前,邓小平去了泰国和马来西亚。在1978年初,他还访问了缅甸、尼泊尔。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国内艰困,“外忧”严峻。中苏关系破裂后,中越关系也趋紧张。而过去数年间的左倾政策,特别是“”的“输出”,以及对周边国家华侨“血缘情结”和“爱国热情”的诉求,也让东南亚、南亚邻国颇有担心。

“”期间,“造反派”曾在中尼边界竖起标语牌,要尼泊尔的君主制。中方人员也曾在缅甸、尼泊尔等国宣传思想,散发语录及像章。结果缅甸发生大规模排华事件,尼泊尔则要求中国撤走部分人员。

就此,邓小平访问尼泊尔时坦陈:“我来贵国访问是还债性质的……‘’期间发生过一些问题的话,那是由于我们方面的原因,是、‘’干扰造成的,责任不在尼方,尼泊尔没有对不起我们的地方。”

在新加坡,李光耀向邓小平直言东南亚国家的担心:因为大量华侨的存在,毫无顾忌地诉诸中华民族的血缘情结,只会让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益发紧张。他当场要求中国停止和印尼共产党在华南所进行的电台广播。

邓小平说需要时间考虑。后来果然停止了广播。李光耀说,他从未遇见过像邓小平这样的领袖。

让邻国放心,中国才会有宽松的国际环境。

“要比就要跟国际比”

和访问缅甸、泰国等地一样,邓小平先向李光耀解释了与越南交恶的原因。不过,与出访其他东南亚国家不同,对于新加坡,邓小平有更多期待。

在1979年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中,新加坡已被列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这标志着它已完成初级工业化。新加坡没有被哪个国家刻意扶持过,也几乎没有工业基础。寻求现代化经验,是邓小平访问新加坡的主题之一。

在白天不同寻常的会谈后,邓小平和李光耀在晚宴上的倾谈更加亲切和坦率。对中国最有吸引力的,是新加坡开放和引资的经验。由于这时新加坡也处在转型期,他们还谈到了劳动密集型发展期之后的种种情况。

邓小平本来要进入新加坡的普通住宅小区考察,但由于安全原因未能如愿。在接见中国驻新加坡机构主要负责人时,邓小平说,北京在前三门一带建了30栋房子,外面好看,里面就不行了。可派人出来看,学人家是怎么搞的。“要比就要跟国际比,不要与国内的比。”

施燕华说,在新加坡的这两天,邓很少讲话或者评论他见到的新事物,但新加坡之行显然让他有所心得。

1979年10月,邓小平讲到:“我到新加坡去考察他们怎么利用外资。新加坡从外国人所设的工厂中获益。首先,外国企业根据净利润所交的35%税额归国家所有;第二,劳动收入都归工人;第三,外国投资带动了服务业。这些都是(国家的)收入。”而新加坡著名的“裕廊工业园模式”,更造就了至今遍布全中国的开发区。

“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

与缅甸、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相比,访问日本对于邓小平具有另外的意义。

为邓小平1978年访日作翻译的王效贤告诉记者,邓小平那时已经对开放有了大概的规划,访问日本就是要看一看,充实这个规划。

其实,从1977年底开始,中国已陆续派出多个官方代表团出国考察。到邓小平赴日前,这些考察团已到过西欧、东欧的主要国家以及港澳地区。在听取了各个考察团的汇报之后,邓小平于10月底动身出访日本,亲眼“见识”这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

1977年10月22日下午,邓小平一行抵达东京。23日一整天都是国事活动。24日他就出现在神奈川日产汽车的车间里。在29日结束访问前,邓小平先后参观了四家大型工厂。

王效贤说,每次出发前,邓小平都是第一个出现在宾馆大厅里。“一是遵守时间,我觉得也说明了他的急切心情。”

邓小平在日本参观的四家企业分别是日产汽车、君津制铁所、松下公司和日本造币局。这些都是当时日本最引以为豪的支柱企业。

每参观一个项目,邓小平往往在详细询问后陷入沉思,直到参观下一个新项目。

在日产公司,邓小平讲了那句著名的话:“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

他在新干线特快列车上的那句话同样被世人熟知:“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日本先进的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无疑激发了这位中国领导人的雄心。邓小平问新日铁董事长稻山嘉宽,能不能帮中国建设一个比君津制铁所还好的钢铁厂。稻山嘉宽回答,当然可以。

这个“比君津制铁所还好的钢铁厂”就是后来的宝钢。

邓小平访日的电视片随后在国内公开播放,这也是很多中国人第一次目击发达国家的情况。

“要向懂行的人学习”

1979年11月12日,邓小平从东南亚出访归来,当时中央工作会议已经开幕。他在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对于经济,他说道:“自己不懂就要向懂行的人学习,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他把刚刚在日本、新加坡亲眼所见的管理体制一一罗列出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面对巨变中的、陌生而又吸引人的世界,中国的决策者,决定发动一场新的战役来缩小中国和世界的差距。

1979年底,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他问邓小平,未来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邓小平想了想说,当时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250美元,用20年时间翻两番,虽然仍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但总量已经持平。那时人民可以吃饱穿暖。这种状况叫做小康。

中国的小康之路从此开始了。

(摘自《天天新报》)

上一篇:从一粒米成功 下一篇:官员出国考察:现代化原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