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与改变……

时间:2022-09-05 06:44:51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在闻名世界的威斯敏斯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扬名世界的墓碑,碑上写着这样一些内容:“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一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的时候,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据说,许多政要和名人读到这篇碑文时,都感慨不已。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时,顿然有醍醐灌顶之感,声称自己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

一个行将就木者用其一生的经历换来的教训,确实给人许多启迪。他让人知道如何更加理性,如何把改变主观世界与改变客观世界更加完美地结合起来。在读这篇碑文时,我还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干嘛要把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改变国家、改变家庭隔裂开来?改变自己原本就贯穿着改变世界、改变国家、改变家庭的始终,人在改变客观世界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因不断改变主观世界、提升自己的主观世界而增强改变客观世界的能力。如果历史可以给这位行将就木者一次实践的机会,我不知道他是否如同碑文中所说的,先从改变自己做起,尔后循着他设计的轨迹,获得预期的成功。

再从另一个角度说,墓碑所描述的其实是一个人从年轻到终老对人生的认识轨迹,这个轨迹,也是人的成长规律。年轻气盛,老年暮气,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理想、倘若用老年得出的结论让年轻人实践之,恐怕也未必管用。记得有篇短文讲到子女对父母忠告的态度,年轻时大多置若罔闻,但到自己行将步入中年之后,才后悔没有听从父母的话。但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仍然重蹈覆辙。为什么?年龄使然。因为人都有亲身实践的欲望,实践的过程就是对人生不断认识的过程。还读到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当二十岁的时候,我以为自己很懂事了,但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我发现,十多年前的所谓懂事,是那么经不起推敲。几年前,我以为自己已经看清了人世,结果到现在,我竟然还没有完全看清自己。看来,人生啊,实在不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而只是一个苏醒的过程。”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每个过程,都有自己的特点,三十岁的人就应当有三十而立的心态,假如都如七十一样,从心所欲不逾矩,那心态也就显得衰老而缺乏活力了。

教训值得记取,经验值得借鉴。人生是一个过程,需要自己去实践,去历练,尽管会在实践中得出同样的教训、得出同样的感慨,但那是他人生的一部分,少了这部分,他会感到人生有些乏味。

这篇短文,也是某一阶段认识使然,过上一些时间再来读它,自己也许会感到认识是多么的肤浅。

上一篇:时穷节乃见 下一篇:郝局长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