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金融信息化:欲上“高速”还需“修路”

时间:2022-05-07 12:46:47

农村合作金融信息化:欲上“高速”还需“修路”

金融业日益显现出对社会资源高效配置的强大支撑能力,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金融服务的命脉。

现状:

应机而动蓄势能

全国较早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较晚的也开始于1996年农信社与农行脱钩以后,基本上都经历了单机和区域计算机联网处理两个阶段。2000年以后,省级联社等行业管理机构开始组建,各省级行业管理机构成立之初,就对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全力推进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

截至2008年3月末,农村合作金融信息化建设基本状况如下:

综合业务系统建设全面展开,除山西省尚未开始省内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外,全国31家省级机构(含深圳农村商业银行)绝大部分已完成省级数据集中,实现了省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互联互通。

另外,26个省已开办银行卡业务; 部分地区开办了网上银行,一半省市开办了中间业务; 此外,支付结算业务也发展迅速。

问题:

相对劣势需摆脱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已拥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目前的信息化水平与各商业银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没有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缺乏全国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共享信息资源(软件共享、信息数据共享),形成整体系统和品牌,提高业务处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受管理体制的制约,全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没有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另外,由于分散法人治理,各自独立经营、自我发展,信息化建设一直是各自为政,缺乏全国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和统一规范,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

2. 缺少专业人才,没有自己的开发队伍。

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受人员编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省普遍存在技术人员数量少、综合型科技人才匮乏的问题。

3. 自身软件开发维护能力较弱,对外包公司依赖性太强。

由于受技术人才匮乏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自主进行研发的较少,普遍以外包开发项目为主,对系统开发商依赖性很强。同时,由于目前市场竞争激烈,IT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规模不是很大的公司一旦核心技术人员发生变动,将使其技术实力大打折扣,甚至出现整个技术团队跳槽,导致集成公司被合并或关闭的情况,严重影响农村合作金融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和质量。

4. 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使得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综合实力差异巨大,与之相对应,各地的信息化水平差异也很大,核心城市及东部地区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水平高; 中、西部地区情况则相反,到目前为止还有部分营业网点未使用计算机,仍为手工办理业务。

5. 与其他银行的差距在加大。

目前,各家银行包括规模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都逐步完善了行内核心业务系统,搭建起了各类金融服务平台,以此为依托,大力拓展各类中间业务,使中间业务收益逐渐成为新的主要利润增长点。大多数商业银行,特别是已进入境内外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更是全力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开发和引进各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用科技引领各项业务的全面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总体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与其他银行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发展:

统筹资源上高端

要解决上述问题,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集中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级管理者和科技人员的智慧,共同商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思路,全力以赴地投入,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的信息科技应用水平,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有效服务三农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以信息化建设引领各项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随着各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乡镇、村办企业蓬勃兴起,城乡贸易往来频繁,农村进城务工流动人口增多,客户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银行卡支付工具的逐渐普及,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尽快提供ATM、POS等自助服务终端,并尽快建立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互动电视银行等新型支付平台,在这方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有很大的经营发展空间。

已完成数据处理中心建设和业务数据集中处理的省份,管理信息化又成为未来建设的重点。

2. 加强规划、合理布局,有效推进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

农信社与农行脱钩12年以来,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很大成就,绝大多数省已实现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有的综合业务网络系统正逐渐向面向客户的先进高效、安全可靠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现核心业务在所属营业网点联网运行以后,一般都会沿着各家商业银行走过的路,陆续开发建设自己的银行卡业务系统和网上银行、电话(手机)银行、互动电视银行、多媒体自助服务终端等电子银行服务系统,以及各种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为了抵御风险,在核心业务系统和其他主要金融服务平台稳定运行后,还要考虑建设异地的灾难备份系统。

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计算机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做保证。

3. 建立机制、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水平。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步缩小差距并赶上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水平,应当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水平。

首先,要明确科技部门职责,树立科技部门权威。应明晰IT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各项业务的作用,准确定位IT部门及其工作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其次,要建立符合市场规则、符合本单位内部管理特性的IT运营机制。应整合科技资源,逐步建立适应各项业务发展需要的技术研发体系,并结合实际,将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外包服务相结合,以保证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同时,应强化安全制度建设,建立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系统网络安全评估、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

最后,要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工作交流。

4. 加强各省级联社以及全国农信社之间的合作。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治理是分散的,信息化建设一直是各自为政,导致投资分散、重复建设,难以形成合力。纵观全国,省级联社在系统建设、业务拓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下一步要加强各省级联社以及全国农信社之间的合作。

同时,系统建设方面应避免重复建设。一方面,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发建设银行卡业务系统和网上银行、多媒体自助服务终端等电子银行服务系统,如果分散开发建设,投入大、运营成本高、效率低,且初期的实际应用数量也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应建设统一和共享的应用级灾备中心,以保证在系统发生严重问题时,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切换到灾备系统,实现各项业务的安全可靠运行。

5. 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科技人才严重匮乏,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 为适应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各级机构应当加大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

上一篇:集成困扰SaaS用户 下一篇:解析北京地税信息化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