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时间:2022-05-06 10:18:18

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改革传统课程、开设设计性实验等方面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

一、 前言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都是现代科学的代表性学科,其高速发展直接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时代之后注定是生物工程的时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必须引起重视。

二、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其目的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即研究构成生命体的生物大分子―――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的结构、功能及代谢。而分子生物学作为生物化学的延伸学科,主要研究基因的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以及调控的科学,借此为基因的检测和制备、基因诊断和治疗、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等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所以教师应努力提高自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提高思想素养来提升教学成果。如果一个老师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永远停滞不动,那么任他有多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经验,其教学将是一潭死水,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兴趣。比如老师在讲授基因工程一章时,如果老师自己实际操作过,那么他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把理论知识讲授得更加具体。涉及表达体系时,阐明载体多样性,并结合各自特点以及自己的经验将它们的优缺点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展示给学生。尤其是给研究生授课时,这些内容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较为全面和具体的知识体系,而且对他们课题的设计和完成都能够给出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指导,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

当然,如果老师只有完善的知识体系,而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那么他就会失去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人文影响,而这种思想的教育对培养医学生的职业人格和专业精神尤为重要。因为医生永远面对的都是痛苦的病人,都是生活中最需要关注的患者,如果医生没有舍己为人的情操,没有对病人的爱心和怜悯之情,那么他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医生。所以每一位教师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前提下,还必须注重自身的人文修养,有意无意地将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贯穿于教学中,积极而亲切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中, 教学模式比较程序化, 即教师讲解- 学生操作-预期结果- 实验报告。很明显,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 学生往往上完一个学期的实验课了, 仍不知道这个学期的实验课上了什么内容。事实上, 教师最重要的讲解内容就是实验的要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 重要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例如, 在讲解质粒DNA 的制备实验中, 碱裂解法提取DNA 质粒要用到三种溶液: 溶液I、II和III。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这三种溶液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可以把同为脱氧核糖核酸的基因组DNA 和质粒DNA 分开? 等等。通过提问, 使学生把理论课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 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 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共同讨论, 激起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着主导作用, 教师准备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3 ]。因此, 教师在课前除了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步骤, 写好实验教学教案, 并且还要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四、改革传统课程、开设设计性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对于科研工作大有裨益。因此,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 除要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外, 还应增加设计性综合实验的内容, 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在内容、方法和手段上更加符合培养新型人才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于基本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研究实验之间, 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的教学实验。它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检测手段和实验方法,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选用配套的仪器设备, 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数据, 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乃至学术论文。

设计性实验具有综合性、典型性和探索性的特点。此外, 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性精神, 是培养学生终生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开设, 不仅使实验教学内容有了新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五、讨论型教学

专题讨论教学,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除厌学心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内容庞大, 理论复杂而抽象。众多的结构式、反应式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使学生眼花缭乱。多数学生反映打开生化书就感到头疼, 愿意学习生理课不愿学习生化课, 感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好像对临床用处不大。针对这种情况, 联系临床和实际的讨论题或病例能极大地引起大二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不愿学到愿学, 从强迫学到主动学,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助于学生加强思维, 增强综合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知识往往带有章节的独立性, 尽管授课教师对相关章节做了一些联系, 但学生缺乏将相关内容横向联系的能力, 分析问题时往往带有思维局限性。按系统、跨章节的讨论题或病例可引导学生加强思维, 全面分析, 从相关章节内容的相互联系中找到答案, 自觉地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活跃了思维, 提高了综合知识的能力, 也为将来临床分析病例打下基础。

六、结束语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应该进行自我提高,其次应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善,只有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余果宇;冯维杨;李树德.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思考.基础医学教育.2013年3月,第2期,166-168.

[2]熊兴东;张志珍.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与体会.检验医学教育.2012年4月,第4期,243-247.

[3]杨芳.比喻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组织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3年10月,第9期,110-115.

上一篇:斗轮挖掘机液压变幅机构设计 下一篇:基层科技馆科普剧现状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