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困境以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05-06 04:59:42

初中体育教学困境以及应对策略

摘要:初中体育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导致学校和学生家长都不够重视体育教育、体育学科教学缺乏严谨科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化都导致了体育教学效率低下。因此为了让体育教学效率提高,学校和学生家长都要认识到学生对于体育教育都要重视起来。同时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的对学生来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提升体育素质。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困境;因材施教

一、初中体育教学困境现状分析

1、首要的是学生和学生家长对体育认识的不足。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为主,学校教师只是会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在长期的升学压力下,学生和学生教师很少会关注学生的体育素质。学生和学生家属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播,很少的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说也会很少的关注体育学科的教学。学生对体育学科足够的重视,家长更是如此,不会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只是关注学生考试考了多少分数。甚至是有的学生家长还会以体育活动耽误学习成绩为由让学生放弃体育活动。因此体育学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而且许多中学校园也对体育学科不够重视。学校同样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校的领导也会更加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则是不怎么重视。而且有很多其它学科的教师对体育学科更是不重视。很多教师在会让自己的课去取代体育课程的正常教学。体育教师在学校很难得到正常的和其它教师一样的福利待遇,导致体育教师心理存在着很多不平衡,慢慢的体育教师就会磨灭了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热情。导致体育教师本身就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学校管理者更重视的是学生的文化课程的学习成绩。因为有升学的压力在,中考的时候文化课的是必须要考的,而体育课却考的比较少。体育课在初中阶段是副科,不被学校领导重视是一个普遍现象。体育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想要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达到对身体心理素质的锻炼的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2、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不足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沟通不足。体育教师课体育教师之间缺少应用的沟通。科学的体育教研活动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都很有随意性。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安排体育课程都是跟着自己的感觉安排学生上体育课的内容。而不是说经过所有的体育教师的科学沟通和讨论,在科学完备的体育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来进行教学设计的。没有科学完善的体育计划作为教学的指导,体育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强,会根据学生、教师、场地、天气等原因而改变。而体育其实是一门需要长期坚持的学科,是需要一个科学完善的指导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日语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导致体育教学内容不科学,体育教学效果自然就不够好。很多学习的体育课程到最后都演变成了学生的自由活动课,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技能系统化的训练效果完全不达标,没有形成体系。学生在体育活动课上浪费了时间,但是实际上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没有得到提升。所以说体育教学活动的不科学部严谨也是造成体育教学活动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3、体育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长期以来,由于体育教学的不规范不严谨不科学,导致了很多体育教师不愿意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再创新。体育教师一般是会使用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而这种固有的教学模式是一成不变的,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渐渐的就对体育产生厌倦感。而且体育教学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基本上是为零。因此体育教师更加的不会在自己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都是一单一的教学模式来重复体育教学。这样单一重复的体育教学模式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不会对体育活动产生丝毫的兴趣,导致教学效率极其的低下。

二、解决初中体育教学困境的方法

1、学校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要重视体育教育

作为教育的基础机构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现阶段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必须要推行素质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全面优秀的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素质教育强度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化课需要重视以外,体育课也是统一的重要。而且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着身体素质下降的危机,学校有义务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只有体格强健了,才能够更有效的学习。体育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能状况,而且体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养成活跃的性格,在活跃开朗的性格里,学生更容易和其它的人相处完善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2、体育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对于体育的理解不同,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也会有所不同。学生在体育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上都会有所不同。每个学生的体育基础技能都很不一样。因此体育教学就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体育教学的内容。如果都是学的话,体育基础技能好的学生可能就会有所限制,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而基础技能和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也会在统一化的教学中感受到体育的难度,很快就会失去学习体育,锻炼身体的信心。体育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对学生能够由足够多的深入的了解,教师要清楚的知道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对体育活动体育教学的认知情况。在了解清楚学生的认知情况后,在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推行不同的体育教育活动,案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结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校以及学生家属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导致体育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本,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因材施教,让学生都能够有所发展。

上一篇:浅谈音乐课堂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下一篇:试探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