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卷政治试题分析

时间:2022-05-06 02:06:12

高考新课标卷政治试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47-03

1 试题总体情况

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政治试题符合~2012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精神,命题比较常规。没有偏题怪题,较往年总体难度有所下降,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思路。

1.1 试卷结构

与2011年试题相比,全国新课标文综卷的考试时间、试卷分值、题型比例、学科内容比例均无较大变化。考试时间:1 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第1卷选择题,140分;第Ⅱ卷非选择题,160分。地理、历史和政治三科各100分。

政治学科与往年分布一致,客观题12道,共48分,主观题两大题,共52分。各模块知识点及比例具体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政治试题总体结构和2011年的课标卷相比保持基本稳定,从试题与分值分布看,经济与哲学仍然偏高,政治生活其次,文化生活偏低。题型也相对稳定,其中原因依据类6个(12、13、15、23题、38题第2问、39题第2问)、体现类5个(17、18、20、21、22题)、启示措施类3个(19题、38题第1问、39题第3问)、作用意义类3个(14、16题、39题第1问)。选择题大多是组合选择,主观题仍然采用经济政治相组合,文化与哲学组合。图表题继续沿用,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

1.2 试题难度

整体试题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主观题部分基本是在预料之中,设问清晰,读题容易,只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看清设问主体,做到与主语和选项知识点匹配,即可做出正确答案,试题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提高,包括审题、分析材料及语言组织能力。

政治学科客观题整体难度有所下降。首先,几乎年年都有的计算题今年却没有出现,客观上为考生节约了部分时间,主观上松弛了考生惧怕计算题的紧张神经,有利于整体发挥;其次,组合选择题依然是重点考查形式,12道政治选择题有10个是“四选二”题型,这种题型可以更大程度上降低题的数量对知识和能力考查的限制,但难度较其他排列组合式题型稍难。材料背景有关联的选择题只有13、14两道,且关联度不高,难度相对较低。政治主观题题量与去年一致,仍然为五大问6小问。尽可能给足学生深入思考的时间。主观题仍延续了前两年的风格,都是以宏观为主题,从微观切入。考生回答时人手容易,但要做到深入、全面、准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是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需要具有一定区分度的反映。

政治学科12题考查的是纸币职能,关于纸币有没有价值尺度职能,传统观点认为,纸币仅仅是货币符号,纸币没有价值,不能用自身的价值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因此不能衡量其他价值的大小。新教材没有明确观点,只在教参中阐明纸币也可以履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同时明确指出这个问题不要求学生掌握,而且对于这个问题理论界目前尚存在一定争议,我们认为在高考中出现有些欠妥。

1.3 试题特点

与往年相比,保持稳定表现在:

(1)突出核心主干,体现学科价值

从整个文综试卷来看,以主干知识为依托,凸显基础性。这套试卷的核心知识点覆盖较为全面,能够考查出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政治学科试题在题量有限的情况下,新课程卷文综试题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除了哲学生活第一单元、文化生活第一和第四单元没有显性考查外,其他板块知识都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经济生活考查各国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依据,企业并购,国际贸易,国民收入的分配;政治生活考查人民政协,国际关系,政府的性质、职能、原则;文化生活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继承交流与传播,生活与哲学考查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人生价值的实现、真理、社会意识,辩证的否定,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科技的作用2011年,2012年反复考查,16,38题都考查公平正义问题。这些主干知识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学科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做到对主干考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和挖掘。

(2)注重价值引导,关注能力培养

命题的指导思想,即命题的灵魂没有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关注民生和谐,体现国家意志,注重发挥学科的价值引导功能,重视基础知识,落脚在能力培养。政治学科的突出特点是明理导行,政治试题十分重视学生行为的考核,引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丑,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以事明理引导学生的正确行为。命题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政治试题的19、20、21、39题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考纲》和《课标》中学科的能力要求,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归宿,2012年的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多角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综合能力。比如要想很好地解答38、39题,要求考生必须调用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相关知识并对问题进行科学的阐释,既需要学生牢固掌握主干知识,又要有学科的思维方法,具备较好的综合性。因此该试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又稳中求新,有利于考查出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实现高校的选拔功能。政治试题还着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探究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转变教学方式的基本理念。保持以往的理论联系实际,观点统帅材料这一基本组织答案的原则的基础上,答案的设计更加灵活,摈弃了过去的大段铺述理论的方式,强调了根据材料所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即时生成知识的能力,强调了知识的重新构建。

(3)凸显学科特点,体现时代性、人文性和开放性

不回避热点、时代色彩鲜明是高考文综试卷的一贯特色,今年的很多试题可以说都是对社会热点的显性或隐性的考查。试题利用现实社会中的重大问题或创设情境,或巧妙设问,考查学生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整套试卷洋溢着生活气息,焕发着时代精神。试题学用结合,较好地体现和考查了学科素养。2012年政治学科试题始终坚持“与时消息”“与时俱进”,发挥了政治学科的社会功能。今年的材料选择金融危机、海外并购、反倾销、居住证、科学发展观、国民收入分配问题、中医药文化等热点材料,体现出政治学科鲜明的时代性特点。例如12题的出题背景应该是人民币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13、14、15题的背景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金融危机,中国的走出去战略,以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16题的背景是城市化进程,17题是备受关注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18题的背景是我国保护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19题背景应该是党和国家的政治改革,更加重视民主化、科学化进程,38题以当前改革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公平问题为背景,39题的背景应该是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实现人发展人繁荣。今年的这些题目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和改革开放有关,这个在我们意料之中,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总理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谈论最多的词汇就是“改革”,可以反映出今年的社会热点就是改革的方方面面,通过这些题,既反映了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也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的正面面对以及思考、尝试和改进。可见,高考的政治试卷依然延续了它在政治引导方面特有的功能,使同学们深刻领会到中国改革发展到了关键的时刻,存在问题,但不能回避,必须积极面对并解决。作为中学生,应该就这些问题进行更多的思考,这也是高考政治试卷的使命之一。命题还具有全球视野,将中国的社会发展及其出现的社会问题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经济生活的13、14、15题,注重生活的17、18题,文化生活的21题,都体现了以我为主,关注世界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政治试题还做到了适度开放,以开放的思维考查,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如39题第3问就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具有多元化。

上一篇:小组互动合作学习与英语课堂素质教育 下一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