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创古诗文诵读指导的新天地

时间:2022-05-06 11:58:53

浅谈开创古诗文诵读指导的新天地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传唱千年不衰,成为国中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几年的古诗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创新诵读指导: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一诗四读”,高效读诗;3.多彩活动,在实践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关键词】 古诗文诵读;创新意识;鉴赏品味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走进中国传统文学的殿堂,体验古诗文学习的魅力所在呢?经过几年对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在品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中学语文的古诗词的诵读我有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王维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诗人自身的经历与境遇离不开社会政治背景,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比如,南北朝时代,北朝战乱频繁,加之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粗犷剽悍,在诗歌中往往表现出尚武精神;南朝社会相对比较安定,故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唐代社会安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诗歌题材自然也就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等等,达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所以学生读诗之前,要先了解作者的性格以及写作风格,还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只有这样,学生在读诗之前,已经在大脑中形成对诗歌的整体理解。

二、“一诗四读”,高效读诗

诵读古诗,不能盲目地读,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对经典古诗文依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反复的朗读、诵读。

第一,朗读。朗读是古诗教学的第一步。在朗读中营造学诗的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美的意识。对朗读的要求首先是读音要准确、节奏明朗、停顿自然和谐,更重要的是投入情感,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这就必须对古诗的内容有初步的理解,才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然后才能有声有色地读出来。比如在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必须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及济世旷达的胸襟,才能体会这首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的内涵,从而读出李白悲愤中的豪迈、失意中的希望。

第二,悟读。悟读是古诗教学的较高阶段。学习古诗,通晓大意是前提,沿此路径继续体会,解读其理,从而感悟古诗中的深层内容及情感。这些其实都是对古诗语言或内容的感悟。如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层茅”,有自然的环境恶劣想到诗人处境的艰难以及社会的动乱,从而理解诗人写诗的感情。这还要善于联想与想像,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勾画出一副秋之萧瑟图,让其中的画面动起来,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从而更自然地感悟到古诗的深层意蕴。

第三,品读。品读是古诗教学的高级阶段,也是最关键的环节。要想彻底地走进古诗、亲近古诗,就必须在悟读的基础上进行品读。解读古诗背后的内容和艺术,思考诗人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文学最终的目的都要落到人的世界上,所以古诗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样要落到人的心灵世界,教化人的思想。如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延伸至今天的意思是人应该有一种奉献意识,世界才足以发展,社会才足以和平。

第四,诵读。诵读是积累的最佳方法,也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悟读、品读的基础上再诵读这些东西,将受益匪浅。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自觉地诵读古诗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识记这些佳作再次感悟诗的情感,把握诗眼,从而感化人的心灵。

熟读成诵,古诗要内化在学生的血液里,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读诗,最后成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得古诗的学习充满了多姿多彩的趣味。

三、多彩活动,在实践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运用活动的形式进行古诗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北师大版的教材把同类的诗词和文章综合在一起,比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是关于秋天的古诗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古诗文是关于春天的。这种形式有利于组织探究性合作学习,有利于组织活动。

于是,在引导学生古诗文学习时,可采用活动的方法在课堂上解决背诵,有效地督促学生落实这一重点难点。如的《采桑子・重阳》,首先我请一个同学起开头的第一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然后请他随意点出下一位接龙的同学,下一位的同学就要背出“今有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第三位同学背“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如此类推,以句号停顿为分界,每个同学要背出以上几位同学的诗句和接下一句,这种灵活又带点活动性质的背书方式,一方面调动了学生背古诗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运用小组竞赛的游戏形式默写诗词。在教学重点难点处,如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遨游其中,反复诵读,鉴赏品味,我们的古诗文教学一定会呈现出一派新的景象。

上一篇:复兴计划受阻,巴氏奶能否尽占“鲜”机? 下一篇:浅论小学生专心倾听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