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探略

时间:2022-05-06 10:33:07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探略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以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本文中,笔者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标准,探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渠道。广大教师要高度重视,深入思考,力图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达到教育目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摆正教与学的关系,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从多方面去提高教育水平,重构课堂教学模式,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提高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

1.读课本应该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特别要集中力量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人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同时要找出知识疑难点。

2.读课本,体会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疑难点在课本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而且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还会在书中多次反统鱿郑阅读课本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

3.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是有特点的,看书时全明白,合上书后又怎么样? 做题时能不能运用? 这都需要知识点在脑海中落实到位。每看完课本的一部分,不用课本能不能了解里面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很重要。基本概念需要正确的理解,要把最细致的地方搞明白。虽然数学很重视整体的知识架构,但最基础的还是一个个知识点,只有把一个个知识点扎实掌握了,那么就会“一看见题目就知道怎么做”了。

4.要做到以书为主,以题为辅。看书时要注意我们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错什么补什么,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不要排斥滚动式的知识点复习,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还要反复看,这样逐渐就能演变成板块式的知识点,形成整体知识网络。

5.分析比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的方法很多,如图形法、列表法、图标结合法等。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做这项复习时靠的是归纳课本,总结方法,而不是靠大量做题。

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1.教师要有评价的掌控能力。教师对教育信息的评价是教学理念的反映,影响教学实践。在新形势下,以人文本的评价模式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评价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的评价体系。做到知识和能力、智育和德育的结合,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人才。有了评价的目标,才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方法、教学工具、教学技术等进行正确的评价,形成客观的认知,重新认识教学活动,调整和掌控教学策略。没有谁比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有更深切的了解,教学设施是否充分,对学校教学管理是否得当有更直接的感受,教师有资格成为评价者,也有权利成为评价者。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评价能力,这是对学校、学生和自己教学的一种认知,从中才能发现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并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2.教师会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被推广和普及,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要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重要方面,要熟练掌握电脑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够从网上搜索信息资源,进行下载和整理。教师还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能,告别传统的单一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合格的教师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要认识到, 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切莫放大多媒体的作用,喧宾夺主。过分依赖多媒体会失去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拉开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以学定教。教师要从教育的宏观整体去利用多媒体,制作有效的课件。在课件的制作中,教师要注意到这几点:在使用过程中,注意配合讲解,并多和学生沟通,观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多媒体课件内容要做到服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能表现出来;课件的内容不要画蛇添足,如过多的渲染,内容花里胡哨、丰富多彩,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教学目标,让学生找不到学习的针对点,混淆了有用知识和无用知识。

三、教师要学会不断的反思和自省

“你听懂了吗? ”“你听明白了吗? ”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教师讲完一个新的知识点之后,会习惯地这样问一句,言下之意,我该讲的都已经讲到了,如果有学生听不懂,或不清楚,那是学生理解能力的问题了。或许是听习惯了,或许是从来没有细究过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们习惯了这样被问,教师们也习惯了这样问。可不久前,在某教育机构的一次讲座,讲授人家庭教育专家其辉教授提出这个问题,要变“你听懂了吗”为“我讲清楚了吗”,让教师深受启发,并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每个教师总以为学不会是学生自己的事,其实教师应该想想,自己的课讲清楚了吗?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了吗?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提出了责任归属。当教师说“你听到了吗”时,是将“没听懂”的原因归咎于学生,而当教师说“我讲清楚了吗”时,是将“没听懂”的责任归结到自己方面。那么,是否应该变“你听懂了吗”为“我讲清楚了吗”,我想,应该是的。因为这种问句方式的变化,意味着教师从“以我为本”到“以学生为本”的角色转换与思维转换;从问学生到问自己;从质问到自省。一句“你听明白了吗”,责任在你;一句“听清楚了吗”,责任在我。就是这样一个小的不起眼的变化,却代表了教师的进步,以及我们教育理念的进步和师生关系的变化。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知识比小学的内容深度增加了,范围更广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抽象,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让很多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学习上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感到吃力,不能突破自己的认知。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合理地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阳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探讨[J]. 新课程学习,2011,( 1) .

上一篇:浅谈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下一篇:谈在生物课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