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时间:2022-05-06 05:11:29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中信息技术就是要使中学生的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重点。我们要积极开展教育自身的改革创新,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

信息技术 创新教育 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

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创新教育,就是运用教育技术把教育学、创造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组合教育资源,通过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创新教育,首先教师作为进行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需要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努力创造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创新思维的空间,并努力探索创新学习方法,同时结合已具有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条件,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将自己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要及时获取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信息时代,大量的超文本的信息,已经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进入千家万户,教师必须掌握这些现代化技术。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把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的思维。

计算机课中,如果对计算机一点也不感兴趣的话,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单调。“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也惊人的学习热情,学习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出奇迹。”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教学艺术,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随意辩论,自己展示,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乐意参与学习,他们才能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最佳状态。

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多采用实物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时,用多媒体技术把该知识做成flas,把计算机拟人化,通过计算机到医院看病的经过,来讲解故障的诊断和维修。“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新旧知识间的连接,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起始点。新旧知识间对比、迁移、转化,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是学生的思维转化点。抓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是推动学生思维的重点。”把远程互联网制作的所需知识间的连接点、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转变过程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思维不断向前发展。

学生的创新离不开教师的创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创新性,改革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要总结和概括创新教学的经验,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美国学校的授课往往是先讲有关的现象,然后再给出多种理论来解释,至于哪种理论更有道理,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分析、比较和选择,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归纳法。由于归纳法并不预先设定什么强制性的标准答案,鼓励怀疑和批判,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和比较,从而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判断和选择的空间,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最大的优点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创造力和想象力。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把静态的教学转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创新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感兴趣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兴趣。在设计任务时应选择和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情境基于教材而扩展教材,进行任务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维的迸发,发展个性化学习。当学生们通过探索解决了某一问题时,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的反馈。恰当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的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发生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不同层次学生具有不同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分层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分层教学离不开多元化的评价,多元评价要从学生的诸多素质出发,注重全面性、科学性、个性、动态发展性等特点。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紧密联系新旧知识,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对教学内容的改造应突出“四化”,即教学内容的背景化、教学内容的过程化、教学内容的新颖化、教学内容的应用化。对于信息技术道德的培养等方面可以贯穿信息技术课程的始终,理论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基本原理等部分后上,将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加工和表达的部分先上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信息技术应用里来。

信息技术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还要多联系其他学科,不能只讲本学科的知识。因为信息技术学科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要素,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例如,高中信息技术中数制的转换,在讲解之前先将数学中进制方面的知识复习讲解一遍,效果会更好,因为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不同数制之间的关系,明白计算机世界中的二进制的使用。教师必须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许多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创新的信心。

不上打了句号的课,始终给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例如,学习了怎么删除文件后,问:“还能不能恢复该文件?”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上机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给学生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励学生不断创新。

总地来说,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传统的教育者认为,应该先从基本技能开始,创造性是以后的事。相反,先进的教育者的长处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让他们发展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章慧敏,傅德荣.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

\[2\]张海波.浅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与教学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

\[3\]刘安忠.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学),2010,(8).

上一篇:在家庭教育中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下一篇:课堂因启发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