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可行性及效果初评

时间:2022-05-06 03:19:44

摘要:目的 评价分析低分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可行性以及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3年4月~2015年2月到我院实施诊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43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基于此,治疗组以皮下注射的方式加用低分子肝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3.0%)明显比对照组(76.7%)高,血小板计数与血浆D-二聚体下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溃疡性结肠炎;临床;高凝状态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局限在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可发于任何年龄段,其中以20~30岁比较多见,该病早期症状多为血性腹泻、体重减轻、腹痛、呕吐、发热或者便血等,偶伴关节炎、皮肤病变、虹膜睫状体炎或者肝功能障碍[1]。据调查资料显示和报道研究发现,采用传统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所获效果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患者血液高凝[2]。本次研究就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的可行性以及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3年4月~2015年2月到我院实施诊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全部患者血小板计数与血浆D-二聚体均上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采取随机的方式把 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例数均为43例。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3±3.6)岁;治疗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 18例,平均年龄(45.6±3.2)岁,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和性别构成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嘱咐患者卧床休息,施予全身支持治疗、药物治疗(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制剂、强的松、地塞米松、免疫制剂)等。基于此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即以皮下注射的方式使用2000IU低分子肝素,1次/d,连续治疗2w。

1.3评价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小板计数以及血浆D-二聚体。根据肠镜检查结果以及症状变化情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主要如下:①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且便中未发现血液,经大便常规检查无红细胞和白细胞,肠黏膜恢复正常;②有效:症状明显好转,经大便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和白细胞,每日大便次数有所减少,经肠镜检查发现肠粘膜存在轻度炎症反应或者有假息肉形成;③无效:症状未发生显著改变,肠镜检查可明显见肠粘膜溃疡未发生改变,且经大便常规检查发现存在红细胞和白细胞[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用(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并用t 比较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比较检验,若结果为P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下降,其中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3 讨论

目前关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但从以往的文献报道和研究成果来看,当患者体内外一些环境因素丧失平衡,或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和诱导时,可使肠黏膜通透性增高,此时肠腔内细菌或者抗原就会转移到黏膜固有层,激活该层免疫细胞而分泌促炎细胞因子,使肠道发生异常炎性反应,最终引起溃疡性结肠炎[4]。据调查资料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大多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还需加强抗凝治疗[5]。目前在大面积烧伤或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临床中多用低分子肝素实施抗凝治疗,本次研究在溃疡性结肠炎高凝状态治疗中采用了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常规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实施抗凝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比仅予以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同时治疗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以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 刘得水,董海影,张晓杰,等.低分子肝素联合清热凉血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9):251-252.

[2] 何灏澜,郑长青.中药灌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0,12(1):22-23,25.

[3] 宋军民,李卉,李岩,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0):997-1000.

[4] 王灿,霍红,李艳梅,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治疗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8):1149-1151.

[5] 王玉全,杨东海,李中信,等.溃疡性结肠炎并发中毒性巨结肠一例[J].医药杂志,2014,(5):115-116.

上一篇: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心电图1例 下一篇:小分子肽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最新研究进展